天羅地網

標題: 端陽說艾蒿:灸治百病,大病而灸。 [打印本頁]

作者: 陳柱民    時間: 2020-6-25 13:22
標題: 端陽說艾蒿:灸治百病,大病而灸。
【端陽說艾蒿】

1.jpg

艾為中國勞動人民認識和應用較早的藥用植物。

《詩經》中就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㱑兮。」
《王風 ● 采葛》艾,又名家艾、艾蒿。
孟子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2.jpg

李時珍《本草綱目》「艾: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合;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壽,其功亦大矣。」

唐代
孟詵《食療本草》為中國最早介紹良用艾葉食療方法;「若患冷氣,取熟艾面裹作餛飩,可大如丸子許。「春月採嫰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餛飩如彈子,呑五枚,以飯壓之,⋯⋯⋯長服治冷痢。

艾為中醫之灸療法材料。《內經》云:「鍼之不為,灸之所宜。」古人又認為:「大病而灸。」

《名醫別錄》有艾葉「灸百病。」灸治百病,實不為過也。

3.jpg

灸法是利用艾葉搗成搓成細艾絨後,做成的艾絨炷或艾條,在人體皮膚表面(穴位或患處)點燃或熏灸,以艾火之熱力透入肌膚,以達到溫經絡、㪚風寒、調和氣血目的。

艾味味辛、苦、性溫,臨床用於治療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崩漏,妊娠下血。
註:(治療崩漏應用艾葉炭)

廣東盛產五月艾(野艾)嶺南應用野艾多元化,民間婦女有用於五月艾水煎外洗,有止痕癢、祛風功效。把艾葉剁碎與糯米,造成艾粿。

藥膳方面:把艾葉略飛水,與雞蛋共煎。
艾葉煲雞:能溫經、暖胞中,調沖任脈。
艾葉煑紅糖:治療婦女經寒腹痛(適用於現代女性,因現代之少女多喜食冰冷飲品)中醫認為此乃凝寒飲冷,故造成大多少女臨經大多疼痛,食用艾湯有調經止痛之效。
福建省閩南地區一帶,當地人們把采回嫩艾葉搗勻,和糯米一起做餜子,別具風味的食品。

嶺南草藥文獻:

廣東南海蕭步丹撰《嶺南采藥錄》五月艾,為多年生草本,二月宿根生苗成叢,莖直色白,高四五尺,葉長卵形,互生,為羽狀分裂,背面密生灰白色柔毛,夏秋葉間出穗,開細花,淡褐色,有筒狀花冠,結實纍纍有細子,其葉生溫熟熱,味苦,無毒,通十二經血氣。能逐寒濕,凡患腹痛,取莖葉和生葱,北芥子搗爛,入灰麵加好酒或茶油同煮,敷肚臍,藥冷又換,三次即愈。

4.jpg

香港名草藥專家莊兆祥撰:五月艾即《本草綱目》卷十五隰草類之艾也,其葉為古來灸艾重要原料,屬菊科之宿根草。

艾:拉丁名:Artemisia vulgaris L.
產我國及亞洲各地,今港九到處野外路邊多有之,其葉尖頭,其莖葉多分枝椏,枝頂着生花穂,長一二寸,密生細碎花。

粵港以艾名有五種:
(二)紅花艾即《本草綱目》卷十五之茺蔚,開紅花。
(三)田艾:即《本草綱目》卷十六之鼠麴草,生田中,開黃金色花。
(四」大風艾:即《本草綱目》卷十六之艾納香,香似薄荷,開黃綠色細碎花。
(五)鴨腳艾:葉形如鴨腳,分裂為數片,開黃白色細碎花,乃本地稱之廣東劉寄奴草也。
五月艾以五月花葉茂盛宜釆,故名為五月艾焉。

廣東產之五月艾以端午採最宜,端午為太陽運行時陽光直射地球,故端午採之艾陽氣十足。
艾以湖北蘄春產之艾稱為蘄艾,蘄春亦為中國藥物學李時珍故居,其《本草綱目》為中醫界及藥物家必讀書藉。

「香港草藥遊會楊大夫圖文」
庚子年 端陽節於香江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www.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