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Carmen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投資大匯串: 借古物鑑未來 孤軍致富路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1#
發表於 2014-5-13 13:39:36 |顯示全部樓層
在港創業最易變億萬富豪

英國智庫「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研究全球一千名白手興家、身家最少十億美元(七十七億五千萬港元)的企業家,發現香港是最易孕育億萬富豪的地區。英國傳媒根據該智庫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總結成為億萬富豪的三條秘訣是:移居香港、從頂尖大學獲博士學位、在英式法律制度下工作。

  「政策研究中心」根據《福布斯》的富豪排行榜,分析了約一千名世界頂級創業富豪,他們都透過創業賺得最少十億美元,即所謂的「超級企業家」。研究發現,稅率低、規管少、擁優秀學術機構及英式法律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對於孕育超級企業家最有利,香港為佼佼者。

  報告指香港每一百萬人口就有二點八三名超級企業家,比率是全球最高;以色列居次,每一百萬人口有一點八名超級企業家,美國約一點三名,與瑞士相若,新加坡緊隨其後。美國創業者比西歐多四倍,也比日本多三倍。在某些國家,例如芬蘭和斯洛伐克,超級企業家的數量是零。

  研究發現,超級企業家一般都受過良好教育和格外聰明伶俐,美國億萬富豪企業家只有百分之十六沒有學士學位,自僱人士或受薪工人沒有學士學位者,多達五成四。美國超級企業家擁有博士學位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五倍。美國超級企業家有三分之一是從美國最優秀的十四所大學畢業,一般人卻只有百分之一。

  報告作者桑安達吉(Tino Sanandaji)說:「在一些國家,例如法國,富豪們主要繼承財富,但在英國,由個人獲取財富的百分比較高。低稅率和倫敦作為金融中心是原因之一,但擁有知識中心,如牛津和劍橋大學等也很重要。」香港多所優秀的大學,應也對香港的創富作出重要貢獻。

  數據分析顯示,實施英式法律的國家出現超級企業家的機率,是實施其他種法律的二至五倍。另外,超級企業家們除了積聚個人財富,也為數以千計人創造就業機會和財富,而超級企業家多的地方慈善事業也較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2#
發表於 2014-5-13 13:41:33 |顯示全部樓層
人民幣近月為何貶值?

【晴報專訊】人民幣從二零零五年起,除在金融海嘯出現後的一段時期外,基本上在穩定緩慢升值,至今其兌換美元匯率,早已升了三成有多。但在今年二月開始,人民幣的升勢似見逆轉,兩個多月內貶了百分之三點五左右。究竟近期的貶值是暫時性還是較長期的,頗引人關注。
眾所周知,人行對人民幣匯率有最大的話語權,但人行不見得會置市場力量於不顧。若市場環境剛好有利於人民幣升值,但政府卻反要將它貶值,經濟代價也能十分巨大。在今年二月,中國出現甚為罕見的外貿赤字,而且高達二百二十九點九億美元,匯率的確有下調壓力。在資金市場方面,去年美國開始實施量寬退市政策後,世界各新興市場的匯價頗受衝擊,而人民幣已是企得較為堅挺。其實中國雖有外匯管制,但利差交易(Carry Trade)並非無法進行。投資者可在利率較低的地方借來資金,再購買人民幣賺取較高的利息,而其穩定升值的匯率又可使回報增加,不少香港人都有這樣做。但美國退市,卻可使資金部分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回流到美元,此種市場力量,力可構成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升值太急 銀行穩定性受影響
不過,此等市場壓力也不見得真的很大。二月中國雖有貿赤,但一月及三月都有貿易盈餘,今年首季,中國仍有一百六十五點九億美元盈餘。在外匯儲備上,大半年來中國仍有增無減。今年頭三個月,外匯儲備每個月都有增加,三月份的外儲,已達三點九五萬億美元,比去年十二月增加了十二點六八億美元。可見,市場並無多大壓力要人民幣貶值。我們可再用購買力平價看此問題,6.2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仍遠高於1美元,反映長期而言,人民幣升值空間仍然存在,但動力應比以前弱了不少。
既然如此,人行似乎是利用市場力量而把人民幣的升勢暫時扭轉。為甚麼它要這麼做?
第一,中國擁有三點九五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若這些外幣資產只懂貶值,中國的銀行體系帳面上必會蒙受損失,若人民幣升值太急,銀行的穩定性也受影響,所以人民銀行有誘因容許人民幣貶值。
第二,我們可假設中央政府有意願使人民幣最終可自由兌換,甚至變成國際上的儲備貨幣。後者對中國大有好處,因為等於開動印鈔機,境外人士也願意以有價值的貨品換取一張張印出來無使用價值的人民幣。但倘若投資者都是一面倒的相信人民幣只會升,不會貶,那麼湧入的資金又會太多,從而推高人民幣的發行量,這會造成通脹,對中國不利。因此,中國若計劃最終開放外匯市場,需先消除人民幣只升不跌這一心理預期。現在把人民幣貶值,樂觀的看法是可把它視為市場將更開放的戰略部署。若此說屬實,也可視貶值是配合自貿區策略的一部分。
內需不振 增出口穩經濟
第三,世界經濟環境依然是隱患處處,求人不如求己,中國政府頗希望內需能有所增加減輕對外貿的倚賴。但內需增加的步伐是否能足夠抵銷外貿盈餘下降,使到國民生產總值保持良好增長,從而使失業率不會太高?這是不易肯定的事,而將人民幣貶值,正是一防範工具。經濟結構改革若進行順利,內需增加不錯,便不用這麼靠外貿盈餘,但若內需不振,無奈下人民幣貶值,從而增加出口,仍是一可考慮的政策。
在柏克來加州大學任教的一位朋友艾根格連(Barry Eichengreen)最近撰文分析指出,我們仍無足夠數據確定人行將人民幣貶值的目的何在。但若我們見到貶值只是暫時性的,則上述第二點管理預期的可能性便較大。如人民幣是持續性貶值,那麼第三點理由便較重要,經濟結構改革,可能不是很順利,艾兄此言甚是。
(本欄逢周一、五刊登)
撰文︰雷鼎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3#
發表於 2014-5-13 13:43:36 |顯示全部樓層
逆向投資基金欲從中國股市掘金 2014年4月25日

《華爾街日報》-當多數投資者都在遠離表現不佳的中國股市時,亞洲最大的本土基金公司之一惠理集團有限公司(Value Partners Group Ltd., 簡稱:惠理集團 )卻在計劃推出一隻反其道而行的基金,專門投資不受青睞的中國股市。
聰明的投資者開始拋售中國房地產
http://cn.wsj.com/big5/20140423/bch083303.asp
觀點:中國經濟減速是投資良機?
http://cn.wsj.com/big5/20140325/and173034.asp
破解中國股市與經濟缺乏相關性之謎
http://cn.wsj.com/big5/20140113/col140503.asp
「滬港互通」之美未及傾國傾城
http://cn.wsj.com/big5/20140411/ASW154303.asp
2014中國股市看點:乳品、網遊和電影
http://cn.wsj.com/big5/20140110/rec175847.asp
當多數投資者都在遠離表現不佳的中國股市時,亞洲最大的本土基金公司之一惠理集團有限公司(Value Partners Group Ltd., 簡稱:惠理集團 HK:0806-0.20%)卻在計劃推出一只反其道而行的基金,專門投資不受青睞的中國股市。
惠理集團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一只基金,以便大舉買進煤炭、鋼材等題材的股票。自從中國開始強調污染問題並把矛頭指向高耗能的重工業以來,這類股票一直大幅下跌。總部位於香港的惠理集團目前管理著105億美元的資產。
惠理集團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長謝清海表示,這類股票的跌幅過大,以至於可以考慮買進這些存在深度價值的股票。惠理集團可能考慮為這只基金籌資至少5,000萬美元。
在謝清海看來,存在投資價值的類股還包括汽車和發動機生產企業以及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政府打壓影子銀行的措施令房地產開發商類股遭遇重挫。影子銀行業覆蓋了與傳統銀行業並存的廣泛融資活動,並且在近幾年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大資金來源。
由於企業盈利情況乏善可陳,過去四年來,基準上証綜合指數累計下跌了37%。作為主要的市場參與者,中國國內投資者在經歷了投資股市的挫敗後撤出資金,轉而將資金投入利潤豐厚的房地產市場和理財產品。
惠理集團今年也陷入困境,截至上周四,該集團旗下投資A股的旗艦產品惠理價值基金(Value Partners Classic Fund)下跌了6.1%,大於同期MSCI明晟中國指數5.1%的跌幅。而自1993年以來,該基金的平均年回報率達到16%。該集團採用了價值投資法,專門挑選估值偏低的股票。
謝清海說,過去幾個月,惠理集團經歷了非常艱難的時期,但對於投資中國股市,價值投資法可謂利大於弊。
最近他表示,他已經開始看到轉變信號。他說,自3月下半月以來,有跡象顯示表現強於大盤的股票(如人們過去非常青睞的互聯網類股)現在相對於他們正在投資的價值型股票來說正落於下風。但他說,他不知道這是新的趨勢還是曇花一現的走勢。
現年60歲、馬來西亞出生的謝清海與其合作伙伴葉維義(V-Nee Yeh)共同創建了惠理集團,後者還創建了不良資產管理公司Argyle Street Management,同時是對沖基金捷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heetah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主席。謝清海計劃在五至十年內使惠理集團旗下管理的資產增加至200億-300億美元,同時繼過去幾年在中國大陸和台灣擴展業務之後在新加坡再開設另一處辦公室。
公司還在為該反向策略基金尋找銀行股投資機會,中國的銀行股已因有關經濟放緩將帶來更多壞賬的憂慮而紛紛下挫。
謝清海說,由於市場擔心中國將出現硬著陸和不良貸款規模激增,銀行類股股價已低於賬面價值。但他說,他們的研究團隊發現,即便不良貸款比例上升至10%,也已經被股價所消化,而現在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比例仍僅為2%。
他說,此外還有出口領域的傳統型公司。它們中有很多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倍受青睞,現在遭遇重挫。
謝清海說,人們認為出口商不是完蛋了就是快要完蛋了,或者都遷往孟加拉國了。他說,有一些出口商經營得非常好。
謝清海沒有具體透露新基金將投資哪些個股。2009年年底以來,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簡稱:工商銀行 HK:1398-1.49%)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簡稱:建設銀行 HK:0939-1.12%)這兩家中國最大的銀行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價格分別下跌了24%和16%。這兩只股票目前的價格基本與2014年的預期每股賬面價值(即淨資產價值)持平。
謝清海說,長期來看,目前中國的投資機會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過去20年,中國股市的表現令許多投資者失望,股價未能反映出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
謝清海說,中小型企業或者私營企業的盈利情況不錯,這些公司創造了就業機會,並獲得了高回報,但許多這樣的公司還沒有上市。
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前推行的經濟改革將允許更多私人領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例如醫院運營商和藥品制造商等。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企業將面臨提高營運效率的壓力,這意味著儘管銷售增速放緩,但利潤率將提高。
謝清海說,未來的前景非常光明。
撰稿﹕華爾街日報 Fiona Law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4#
發表於 2014-5-13 13:47:06 |顯示全部樓層

20100508 OurRadio神秘之夜 金融刺客 x OurRadio神秘之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OpGluCTN2A

主持:林紀陶、梁錦祥、何故 嘉賓:黃洋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5#
發表於 2014-5-13 13:48:46 |顯示全部樓層
荷馬學人集中產消失的國度 iMoney – 2014年4月30日

前兩期本欄提到美國貧富懸殊日趨嚴重,最富有的1%人所擁有的財富比例,已比1920年代經濟大蕭條前的繁華盛世時還要高,創下歷年最高紀錄。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的最新著作《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提出,美國在1977至2007年間的國民收入增長中,最富有的1%竟然攤分了其中的60%!而英國、澳洲、中國、印度等都出現貧富懸殊惡化的現象。根據CNBC最新報道,2014年全球85位最富有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就比最貧窮的35億人口的總資產還要多。因此,實質薪資停滯、所得分配不均,將導致中產階級快速消失。

貧富不均打擊資本主義
Piketty研究指出,全球主要工業國家近幾世紀的資本報酬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代表新增的經濟成果,流向打工仔工資的比率減少,也就是財富增加大部分是進了富人的口袋。Piketty提到貧富差距本身並非不能接受,因為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間的資本報酬率都比經濟成長率要高,只是政府必須有良好的稅收,以及激發個人的創新並創造財富。
依據當今的現況,Piketty預估未來全球貧富不均的情況仍將持續惡化,若資本報酬率長期大幅高於經濟成長率,遺產繼承這源於過往上代的財富,成長速度也會快過源自工作創造的財富。這會衍生出甚麼問題呢?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要讓最有創新的人才爬上高層,才可讓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處於最佳狀態,反之若靠財富繼承的人一直位於社會的最上層,未來勢必對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所代表公平與正義的價值觀造成衝擊。

正當各發達國家都面對此大難題時,上文提到歐洲的丹麥、挪威在國民平均生產上能和大國看齊的同時,貧富懸殊的情況卻能控制在低水平。究竟她們有何板斧可以給其他國家借鏡呢?其中丹麥社會福利制度之完善,更是歐洲各國之中的佼佼者,除了免費大學教育和全民健康保險外,還包括政府資助的各種託兒照顧、學生津貼、失業救濟金、提前退休基金、老人長期照顧等的計劃。當然福利背後是很重的稅制支着,而難得之處是富人也願意接受此安排,相信原因是國民素質較高,社會和諧是首要(Priority),加上最有錢的富人也享有一樣社會福利及豐厚的養老金,可達公平一致。

富人加稅可致社會和諧
所以,改革稅制看來是無可避免,關鍵在於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富人)怎樣取得共識。耶魯大學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眼看美國情況已趨嚴峻,建議必須採取行動,在其所規劃的應急計劃中,特點是稅制和貧富懸殊指標掛鈎:建議政府修改稅制,扣除通脹因素之後,若未來貧富差距嚴重惡化時,將自動對富人加稅,除了調高所得累進稅率外,並搭配少數的財富稅,另方面也可調高中產階級的免稅額,才可能改善貧富懸殊。這項改革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因為對富人而言,目前還不會馬上加稅,且富人本身也能明白,過去幾千年的歷史經驗顯示,若經濟階層只剩下富人與窮人兩種,代表當代的社會可能隨之崩解,而這更是富人更不願意見到的情況。

建議的另一可取之處是在於改變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當資本家Internalize(內化)這新稅制後,他們也有很大誘因不令貧富懸殊惡化下去,打工仔的待遇得以改善,階層之間的矛盾得到化解。香港或可考慮仿傚,融入香港當前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作者:荷馬學人

兩位識於微時的「七十後」金融界精英,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黃元山在紐倫港打滾投行11年後,現轉投評論和慈善工作;另外一人完成博士學位後自組對沖基金。他們期望運用經濟學的思維,透視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6#
發表於 2014-5-13 20:38:25 |顯示全部樓層
股神巴菲特兒子彼得創業 向父借錢遭拒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股神巴菲特兒子彼得(Peter Buffett)近日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表示父親從小對自己嚴加管教,希望他能靠雙手解決問題,二十多歲時曾向父親借錢做生意,被父親一口拒絕。

清除記錄姊欲翻新廚房 求助亦碰釘
現年五十五歲的彼得在訪問中提到,年輕時自己與姊姊曾向父親尋求在財政上幫忙;姊姊希望翻新廚房,自己則想創立音樂事業,但都被父親拒絕,反而叫他們直接向銀行借貸。彼得稱明白父親心意,是藉此教導他要用自己能力解決問題,是愛和尊重的表現。彼得遂向銀行借錢,創立自己的事業,並努力工作還債。

彼得形容父親的教子方式令人欽佩,但有點兒瘋狂;他認為金錢對父親並不是最重要,金錢只是商人的成功指標,代表父親有才幹。

他又指,若年輕時繼承一大筆遺產,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幸而早年他繼承其母遺產時,僅得一小部分,其餘的遺產在他變得思想成熟時才獲得,令他有動力工作下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7#
發表於 2014-5-13 20:44:19 |顯示全部樓層
非公開集資 投入私企牟利

私募基金被視作等同於私人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資金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募集,有別於公開募集資金以投資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

內地的金融交易市場急速發展。
所有股東均為合夥人一般情況下,私募由於其股東組成接近私人公司,故大多採用有限合夥制,即所有股東均為合夥人。較為人所熟悉的私募基金操作及牟利方式,主要是透過入股增長潛力不俗的私人企業控制性股權,藉而改善該企業的管理效率,以提升公司的價值。一般而言,私募基金持有一項投資的年期高達三至五年,甚至更長。
私募基金有多種退出投資及獲取回報的途徑,包括讓入股的公司上市,然後伺機售股套現;出售入股的公司;尋求合併的機會;或讓公司的管理層回購股份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8#
發表於 2014-5-14 21:22:38 |顯示全部樓層
【荷馬學人集】為何你會在高位入巿 iMoney – 2014年5月13

受戰後嬰兒潮影響,預計本港在2018年將面臨退休潮高峰期,屆時將有高達30萬人陸續離開就業市場。亦即代表,本港部分企業(或家族事業)需傳承第二代後人,這班富二代接班人年齡可能是「七十後」,甚至是更年輕的「八十後」。

華人家傳的想法和美國有點不同。對於不少華資家族企業來說,企業就是家族皇朝,千方百計都是想家族企業千秋萬代;相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一個奧運冠軍得獎者的兒子,絕不會自動成為下一屆的奧運冠軍。企業選擇最高領導人時,也應該是以能力作為指標。這個看法,相信會獲不少投資者和股東支持。

假設接班人選擇退出管理層,甚至把家族生意賣掉,如何保持家族資產當然是一大學問;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Return Target」(回報目標)的問題。

兩條路追求回報
Return Target有沒有用?當然有。錢不是無限的,但「使費」卻可以很大,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裏,「坐吃」都不會「山崩」,條數當然要計算清楚。但在現時這個低利率環境裏,有Return Target可以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假設Return Target是在之前息口環境較高的時候定下來的,到了現時息口低的日子,投資者要找到符合Return Target的機會減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接受投資可能低於Return Target;二,就是Reach for yield(追尋回報)。

當大部分主流資產的價值已經被炒高,又或者息口孳息率極低,要拿到更高的回報(例如符合Return Target),投資者便可能會找一些更冷門(例如樓市高峰時期的車位)、平常少人留意到投資項目、更複雜的結構產品、更有故事性的投資機會(例如賣長遠憧憬的能源和科技行業),這些都是一些Reach for yield的行為;換句話說,投資者會被迫找一些平常不會碰到投資項目。

除了家族基金可能會Reach for yield之外,歷史上常見的例子,包括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它們共同的地方,就是有未來的負債,需要用資產達到Return Target,才能有條件兌付。

基金管理打份工
Reach for Yield的問題是,投資者選擇這些較高風險的投資時,正正是它們回報最低的時候(雖然比其他投資更接近Return Target);而且,投資者承受額外風險的回報(Incremental risks versus incremental returns)也是最少的時候。最有趣是,這些投資,可能是同一批投資者,在息口環境較高的時候,選擇敬而遠之的,卻正正在最不該買的時候,大手入市。

如果Return Target是不少機構投資者僵化的規定,那麼Reach for yield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基金管理者的Principal agent problem的一個表現(簡單來說,基金管理者只是「打份工」,只要達到Return Target便可,Reach for yield這類投資,如果是用他們自己的錢,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作者:黃元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9#
發表於 2014-5-14 21:37:33 |顯示全部樓層
【荷馬學人集】睇唔通 讀唔識 iMoney – 2014年4月23

文憑試(DSE)中文科作文題目,一條「必要的沉默」引起社會熱烈討論,更引發本港通識教育問題!今日筆者都想談談「通識」,但限於金融方面,過往筆者經常參與金融論壇及投資講座,發現很多投資者甚至連基礎理財(如儲蓄、信用卡還款)都是「睇唔通又讀唔識」。
財經通識不多人識

試過在某投資講座上,一名40幾歲女士舉手發問:「現時恒指約20000點水平,若大市再升10%,即恒指會見幾多點?」順帶一提,該女士亦是從事金融行業的。

坦白說,筆者認為財經通識,肯定是全球最急需惡補的領域,包括減少負債、每月還清卡數、減少開支增加儲存、定時定額供款投資、使用低收費的ETF等等。事情非常簡單,卻往往「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事實上,通識的意義,在於學習獨立思考、發掘個人自主性、培養批判思維,繼而發揮個人創造性。在金融世界裏面,股市升跌之間,散戶輸贏的頃刻,都存在不少盲點,今日恒指升,明日恒指跌,大家都不能只看表面數字變化,忽略其背景因素。其實恒指升10%跌10%又如何,重點是你要知道背後推動升跌市的原因,如何掌握適當的投資工具及投資策略部署,這些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分析力、想像力。

批判思維才叫通識
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是「趨勢跟隨者」(Trend followers),但是最成功的投資者,不少都是Contrarians(逆向投資者)。很簡單的道路,當大部分人都覺得好的東西,通常是因為這個項目過去的表現非常好,現在的價錢自不便宜,因為大部分人都會預期這個投資的前景,會比現價所反映的更亮麗。

當你自對方的手上,把他持有的股票買過來的時候,定義上,你已經跟他的思維相反了(逆向)。做逆向投資者難度非常大,除了要有獨立思考、經驗,也要足夠的心理質素。當市場動盪的時候,要徒手接這把「Falling knife」,需要超強技巧;但若然大風雨已過,一切復歸平靜時,又何來會有筍貨?再者,若如機構投資者般要大手的買上去,難度也更大。(動盪的時候,成交通常很少。)

通識教育就是教我們透過思考,站於不同立場去爭辯事件的好壞處,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同時從中找出盲點。筆者記得,以前於芝加哥大學讀書時,要讀非常多的外國典籍,例如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馬克思(Karl Marx)、柏拉圖(Plato)等著作,涵蓋古典文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而並非如今天的中學、甚至是某些大學的通識課程,只要學生讀報紙新聞,了解表面的皮毛,卻不是從一個宏觀和抽離的理論框架中,追溯歷史的前因後果。

作者:黃元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0#
發表於 2014-5-14 21:45:03 |顯示全部樓層
【荷馬學人集】寶物尋歸底iMoney – 2014年4月16

環顧坊間評論和買賣股票,最常見的錯誤是「直線思維」方式,例如:
1.「 這是一間好企業,前景秀麗,買這隻股票一定賺」;
2「. 這是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盈利必然會上升,一定要買這些股票」;
3「. 展望未來,經濟疲弱,通脹升溫,應該把手上的股票沽清」;或者
4「. 這間企業的盈利會下跌,由於行業的競爭環境更激烈,要沽」等等。

但現實上,如何能擺脫「直思維」的邏輯,進深一步的探究(姑且稱之為「進深思維」),則同一個情況會有不同的投資決定:
1「. 這是一間好企業,前景秀麗,但由於市場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間無敵的企業,瀰漫着一股『有買貴冇買錯的心理』;其實這企業是好,但非無敵,因此現在的股價已經完全脫離現實,被炒得太貴,沽」;
2「. 這是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盈利必然會上升,但市場所有人都對國家政策的不變性有太大信心,忽略了政策風險,沽」;
3「. 經濟前景不妙,但市場已經進入恐慌性拋售,買」;
4「. 這間企業盈利下跌的幅度,會較市場預期為少,應會出現正面的驚喜,買」。
找出實際落差贏面更高

「進深思維」就可能要有多重的考慮;例如,市場估算的結果,和自己的看法,相對之下,哪一個可能性會更高?為甚麼?市場估值是否已經反映了當中預期的落差?市場的情緒是否過於樂觀?

歸根究柢,投資並非看概念,而是,衡量市場對前景預計(Expectation)的精確性,亦即是市場的預計和未來實際境況的落差(Differences between market expectations and actual results)。

另外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通脹時期應該買iBond(或其他的通脹掛鈎債券)」。這句說話是錯誤的。二手市場的iBond(或其他的通脹掛鈎債券)已經price-in了未來通脹的預期(放映了在價格上),iBond是否一個好的投資,關鍵是市場對通脹預期(相對於未來實際環境的機會率)是否過高或者是過低;如果是過高,沽iBond。相反,如果預期過低,才買。

當然,目前價格反映了市場預期,這個市場預期,會受到資料和情緒影響,投資第一課,是學習「進深思維」,關鍵是懂得比較市場預期所反映出來的價格,和未來實際環境出現的機會率,從中找到某些偏差而尋寶。

作者:黃元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 09:02 , Processed in 0.019003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