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Carmen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心: 聰明人交際處事的9個原則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1#
發表於 2015-3-27 19:36: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27 19:38 編輯

出世? 入世?    (文章轉載)

人之所以是人,在於他的靈性,而心靈活動卻實現於具體的人身上. 這種活動發自生命深處,使他接觸到時間中的永恆.

因此,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某一段時期會在心靈內發生一種矛盾.他開始不滿足於他平凡的日常生活; 他開始真正地面對自己、面對整個世界; 一個理想在他腦海浮現 , 並且設法以理想來充滿現實.

他覺悟到世界的種種幻變,領會到人生現實的殘酷. 理智和感情的衝突, 開始在心中萌芽. 此時, 他迷網地徘徊於入世的感情和出世的高超嚮往之間.

一個嚮往永恆的心,往往使他忽略了人間現實的生命, 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這時候,  出世與入世不能取得協調.

其實, 問題不在於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而在於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將靈性的出世精神在人間加以發揮,已經達到做人的頂峰.這種出世精神,  便是人的真摰情感和愛心, 在人與人的往來中完全發揮出來.

作家王聿均說: 「真摰情感的激動和流溢, 使世界充滿莊嚴, 但它僅是一閃的雲影, 常會默默地消逝.」 宇宙間的一切是那麼的真實, 也是那麼的易逝.

一個人如果能夠是個富有情感、憐憫和愛心, 而又能夠生活得如此的酒脫; 他的人格己取得協調.

這樣一來, 人的生命自然地顯示出它真正的價值; 也無所謂出世和入世了, 因為我們已經生活一個真人生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2#
發表於 2015-8-7 22:45:04 |只看該作者
談詩人  (自愛的小品)

有人說,心靈的生活將會證明生命的尊嚴與可貴. 事實上也正如此.一個人青春時的豪情, 壯年時的剛堅, 將培養出暮年時的安祥。無疑, 心靈的歌應是永不止息的. 把心靈擱起來生活的「生活」, 是何等的不幸啊! 而過靈性生活最深刻的是詩人,  一個真正的詩人,  該是他美善的生活.

詩人華美的韻律 –– 那一股內心的真、善和美, 使一般人渡過無邊的黑暗深淵. 怪不得有人說: 「權力使人腐化, 詩使人淨化.」

世界上有不少詩人 –– 有些可能從未曉得以美麗詩句表達心聲, 但是他們活著一個詩人的生活, 因他們熱愛生命, 熱愛這宇宙萬物. 他們在苦痛中領會人生的真諦, 在苦痛中實現人生的奧義. 他們知道生命旅程的疲憊, 不過是要自己更紮實, 更能抱著翻山越嶺的堅強, 來實現生命的尊貴和莊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0

好友

4788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3#
發表於 2015-8-8 09:19:03 |只看該作者
thx again for shari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4#
發表於 2015-9-12 21:26:59 |只看該作者
內心風水修十五德   文: 方向宇

作為炎黃子孫,不論信奉甚麼宗教,信仰甚麼主義,都應該有道德、有仁義,否則就是無道、不仁不義。仁義道德,在不同宗教、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及僑居海外各國的華人心中,縱然有不同的字面解釋,但核心價值仍離不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中華民族歷盡千災萬劫而不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有這十五字真言指引。

人們透過各種方法努力去改善風水、趨吉避凶,如果不恪守這十五字真言,就會功虧一簣。如果用這十五字真言去修身、齊家、治國,則可免禍,而且事半而功倍。所以,大家可將之理解為無形的風水效應,而且要修這「十五德」,不花一分錢,只要堅持,就不難修成正果。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有德,就是有天良,仁字拆開是二人,寓意凡事顧及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護自己家中的老幼,也愛護天下的老幼。

義,義字拆開是羊我。羊是古時最崇高最純潔的祭天供奉,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即是君子講道義,而小人只講利益;但在他心目中不義而富且貴,等如浮雲。我們處事要全力以赴,不該做的就千萬不要做。仁與義合一就是仁義,仁義之師,可立不敗之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5#
發表於 2015-9-12 21:34:28 |只看該作者
修禮修智趨吉避凶    文: 方向宇

禮在「十五德」中排列於仁、義之後,但專門論述禮的《禮記》指出:「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仁與義,必須符合禮。禮,本來是祭祀天地的禮節、音樂、供奉,後來發展為人類相處的禮法,沒有禮,人就會無尊無卑、無規無矩,形同禽獸。

禮,是人類進化為萬物之靈的具體表現。現代社會的法律,有「非禮」這個罪名,古時的非禮,並不只限於對異性的猥瑣行為。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凡是不符合禮教的東西都不看、不聽、不講、不做。這是修身免禍的根本,與道家、佛家的修為一致,我們必須約束眼、耳、口、身體。

「十五德」中的智,意思與智商無關,而是要保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不斷自我提升。「智」字拆開,是知、日,每日都增長知識,如今最潮最in的網絡語言「長知識了」,其實就是智的表現。不智是無知,而且是頭腦不清醒,心竅被酒、色、財、氣、權所迷,也就是俗語說的「色迷心竅」、「利令智昏」。智,亦有追求光明的警醒,萬物向陽而生發,棄暗投明是明智之舉。所以我們要記住:「仁不輕絕,智不輕怨」。有仁德,就不會絕情;有智德,就不怨天尤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6#
發表於 2015-9-12 21:38:34 |只看該作者
言而有信頂天立地     文: 方向宇

修心「十五德」的第4德是信。信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學生問孔子:治國靠甚麼?孔子答:一要足食,二要足兵,三要足信。人吃飽才能生存,兵強才能守護國家,人無信不立,站不住腳。學生又問:若一定要減,首先減哪一項?孔子說:去兵。學生又問其次減甚麼?孔子說:去食。學生質疑,不食會死。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信譽、誠信、守信,比生命更重要。信字拆開,是人言。任何民族的進化,都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未發明文字之前,語言就是法令;君無戲言,一國之君不能言而無信。回顧1972年9月中日恢復邦交,總理周恩來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互贈書法,周恩來題「言必信,行必果」,而田中則題「信為萬事之本」。信,是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的根本。

信接下來是溫。溫是與人相處態度溫和,予人溫暖之感。《周公解夢》的周公,是周文王第4子、周武王之弟,德高望重。一次,他進餐期間,有人急事找他,他先把嘴中食物吐出來才答話,曹操讚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溫的典範。孔子說,孝容易,色難。孝敬父母衣食,每月給些零用錢,不難,難在對父母體貼,和顏悅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0

好友

164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77#
發表於 2015-9-13 09:10:14 |只看該作者
好文,多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8#
發表於 2015-9-13 20:00:55 |只看該作者
不良不儉後果嚴重  文: 方向宇

修心「十五德」,缺一不可,以這幾天講過的前6種德行而言,若有缺失就會變成不仁、不義、無禮、不智、無信、不和(溫可構建平和、和諧)。接下來就是良,缺乏良,輕則不良,例如產生不良紀錄;重則無良,再嚴重的就是喪盡天良。

本來,良是與生俱來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但若不加以修養,本性泯滅,就由不善變成不良,倘若聽之任之,良知、良心盡失,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任何宗教都導人向善,還要將善不斷提升,積善之家有餘慶,這就是積德積福帶來快樂。

恭,從心字部,恭字下半部,貌似小字多一點,其實就是心字。恭敬是表裏關係,心存敬意,外貌自然流露出恭敬的樣子,予人誠意、尊重、合作,假裝不來的。若口服心不服,面和心不和,很易被人識穿。所以,自古以來,恭賀道喜、打躬作揖,都有既定的規矩,否則就是不恭。

儉,節儉是人之美德,修心「十五德」怎可少了它?經濟環境差,不要緊,儉養廉;有錢有勢有地位,更要以儉養德。因為儉與廉是因果關係,儉是約束自己的佔有欲,不儉就會放縱,廉失守就會貪,貪字變貧,打回原形。諸葛亮臨終寫給兒子的《誡子書》便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9#
發表於 2015-9-14 21:39:31 |只看該作者
禮讓忠誠 必成大器    文: 方向宇

讓,範圍很廣,小至乘車讓座,大至退位讓賢。現代政治、經濟常說「互諒互讓」、「讓利」,都是讓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道德教育從小開始潛移默化,啟蒙讀物《三字經》就有「融四歲,能讓梨」。

漢末時代,孔融4歲就懂得禮讓,把大的梨禮讓給兄長。很多人喜歡用以下這兩句話做座右銘:「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讓、退讓,既可避免眼前災禍,省卻硬拼風險,又為未來的奮起作準備。在家庭而言,家和萬事興,要達到和睦,禮讓、忍讓、謙讓是必不可少的。

「十五德」的忠孝廉恥勇,看似講政治,但其實對個人、家庭都有好處。忠,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他每日都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有沒有盡忠。這裏講的人,包括主人、客人、友人、家人,忠的對象,包括國家、民族、理想、信仰、婚姻、工作、友誼等。俗語云:「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只要有一次辦事不盡忠,就會失去誠信,再沒有第2次機會。由此可見,不忠只會損人害己。忠的反意詞是奸,小朋友看電視劇都會急不及待問:「這個人是忠的還是奸的?」若我們每天都不忠,有諸於內必形諸於外,難免一臉奸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0#
發表於 2015-9-15 09:42:44 |只看該作者
孝敬父母 如拜菩薩    文: 方向宇

孝,是一切修為的根本。佛家說,父母是家中的菩薩,孝敬父母,等同拜了菩薩。儒家的《弟子規》則說「百善孝為先」,而另一種說法是「百行孝為先」。一切德行,以孝為首要考核。

在漢朝,皇帝去世後,諡號都加一個孝字,以表率一個好皇帝最重要是孝。漢朝後,差不多每個朝代都有以孝為號的皇帝,例如,晉朝有孝武帝,南北朝也有孝武帝,北魏更先後有孝文、孝明、孝莊、孝武4個皇帝,清朝沒有以孝為號的皇帝,但有一個孝莊皇后。

孝字,上半部是老,下半部是子,子女把恭敬、照顧老人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就是孝。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即孝道是教育的文化核心。孔子向學生解釋:世人誤解了,以為供養父母就是孝,但其實家中的動物也要養,若對父母只是養而不敬,這與動物有何分別?今時今日,能供養父母的,已經算是乖仔乖女。至於政府則提出養老、安老、敬老3個層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哪個層次最高。

孝,是人類由動物進化到萬物之靈的過程。但有些動物也懂得孝,羔羊吃奶是跪着感恩的;烏鴉幼雛被母親餵哺60天,成長了,會反哺母親60天。很值得我們反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5-29 19:52 , Processed in 0.028074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