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琉璃光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德經

[複製鏈接]

19

主題

0

好友

816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板凳
發表於 2019-2-4 22:49:13 |只看該作者
道德經新譯 (五)
五. 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觀念,基本上就是愛因斯坦現代科學的基礎理念,而愛因斯坦的科學觀念就是老子的自然觀,只是老子比較強調人生的建設,愛因斯坦卻用以說明科學的建設,人生的自然觀和科學的自然觀是一體的,現代科學如果沒有這種基礎理念作為出發點,現代科學是一具十足的活僵屍,只會將人類導入集體毀滅之境,讓我們的來世,永無棲息之所,跌入一種永恆的恐懼深淵。不論統領中國四千年的儒學也好,現代科技的進步也好,自從人性的覺醒之後,人類就受一種狂妄自大的自我意識所封閉,在我們的世界中,很少看到一種崇尚自然的「謙虛」意識。 據說,老子生於中國文化最盛「周文王統一天下」之後的戰國時代,古時人們的思想模式和行為模式和現代人並無兩樣,他只警告人們的自以為是與狂妄自大會將人類帶向無邊痛苦的深淵,他的人生觀與宇宙觀遠遠超過任何救世主和大菩薩或近代的任何大思想家。因為他的觀念中,絕對沒有自我意識、自以為是、自以為非的「人為觀念」。他的思想重點只在於「道法自然」這一句話,但是儘管累積四千年來的智慧,國人對這一句話或者說是對道德經的理解尚不及四分之一。即使是佛、道兩宗的思想取自老子,但總不及老子一半,而成為假「道」學。其實這些問題都出在於「人」習慣性的思想模式和語文表達上的模糊本質,往往當我們談及事物的實相、實體、真相、真理、真道本質時,這種語文的模糊本質就更加明顯。理由是為了表達上的確定性,我們的語文屬性不得不固定於或是或非的二分法之一的屬性,不然我們的語文將更為模糊。然而天下間所有事物的實相本質上都是「是」、「非」屬性的同時存在體,因而古時的人們很難表達這種觀念,也很難理解這種觀念,直到愛因斯坦才種下「同時存在」的概念,這是語文學上很大的發明和進步。例如他証實光電現象的同時存在和波動性粒子性的同時存在。由於這些理解和啟發,我們終於明白老子所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啦!原來他所要表達的是一種超越語文的時空觀念︰正反意識與正反事象的同時存在性,這種觀念叫做陰陽。其次是人類對學識的一廂情願的接受心態誤了自己,學識和做學問只是進入智慧之門不得不為的一種初始手段,人們不知道學識並不等於智慧的道理,學問是人為塑造的,有範圍框框裡的見解,並非表達自然實相的真知卓見,因自然是無邊無際,無所為亦無所不為,無能而無所不能。像這樣以此為目標的一種自知之明才叫做智慧。再大再深再淵博的學識,如不能看穿這點亦是枉然。枉費一生的求知。 因而,「道法自然」這一句話,自始就超出了我們的語文範圍以外,他所說的「自然」二字的含義並非我們過去的註解那麼單純,將「然」字譯為成也!是也!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樣,自然二字的註解就會陷入「自成」與「自是」的矛盾。其實他所要表達的自然二字的含意是一種「自成」而不自是的「自然觀」。說正確一點,應該是自成,而「不自以為」的一種觀念,正確的自然觀必須是自成於不自以為「是」而又不自以為「非」的(無批判意識)無為狀態,才是真正的自然狀態之意。他用許多不同的文字來表達這種觀念,如︰「為無為而無不為,不為主,不為宰,為而不持,獨立不改,為無為,無親」,說來說去,都是為了表達天道無批判的無為觀念。也就是不滲雜人的認識和批判意識在內的---時空的無限與無為和無所不為的無不為,就這個觀念而已。

論自然而不含無為觀與無不為觀則非老子的自然觀。因為人必須了解無為觀的利之所在、自然本質、自然的原貌,才能掙脫「人為」觀念與人性思考的自我束縛,接觸無限的智慧,才不會受限於自我的智識領域。人類的文明才能脫離人性的墮落,脫離物競天擇與優勝劣敗的歪論。從拒絕科技的文明禍害,邁向為“創造文明福祉“的科學理念努力。 人必須了解,所有「競」、「爭」的行為「皆非文明」的道理,人類的進化才有意義。否則人類永遠都是地球上最恐怖的動物。終將重蹈絕種萬年的恐龍覆轍。這就是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的真諦。 (體會時空的無為貢獻做為人類所有行為的標準,濃縮起來,就只有「不爭」二字而已。

道德經新譯 (六)
六. 人類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時空論者 老子,是人類史上最早最偉大的第一位時空論者,由於古時在語文中對於「時、空」二字還沒有「間」的概念,害得老子必須花費九牛二虎之力,用盡所有語法描繪他的時空觀念。 其實,道德經者,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理論。此兩者實在無法分開而同時存在,所以謂之道德,謂之天道。當論及天道之時,就是時空一體的一種說法。在單論空間性質之時,就用「德」字一字來表達。 在大宇宙中,除了時間與空間是永恆不變的絕對存在以外,還有一種永恆而多變的陰陽本質---原貌。以陰陽交媾而生萬物的絕對性,亦同時存在於大宇宙的概念中,所以永恆不變的時空和能夠永恆多變的陰陽本質的同時存在,才是大自然的實相。這種大自然的實相,是不為主和不為宰的,這種大自然的實相,是沒有主宰,亦不受主宰,更不為主宰的,所謂「獨立不改」就是這種意思。它的一切運動變化都是為了「反者道之動」的自然性。意思是,為回復原來而運動。愛因斯坦的說法是「一切運動都是為了回復原來的靜止位置」。所以老子第十六章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愛因斯坦說︰觀察一切運動的原始動機),「凡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日常」。(所有運動的動機都是為了恢復原來最有利的靜止位置),復命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歸零」理念。〈回歸到原來的設定的意思〉復命日常,(歸零才是「常態」的基本理念)。可知這一段是「反者道之動」的註解。

有了這種認識再看道德經,那種滋味是截然不同的。雖然智慧的領悟力各有不同,但最低限度,讓人人脫胎換骨,無限擴大個人的思想領域是無庸置疑的。

道德經新譯 (七)
七. 啟發智慧的無上天書 書籍的價值並不在學識的互相授受,而在於智慧的啟發。因為學識是死的,智慧是活的,人必須有智慧才能創造,創造物質或創造智識。創造文明的原動力是智慧,不是學識。然而芸芸眾生卻很少人能夠捕捉到智慧的本質,因為我們的腦中塞滿了既成的學識和智識,學識和智識又變成塑造封閉自我的容器材料。道德經就是開啟智慧之門的一支鎖匙。它點醒人類確認︰學識和智識具有這種無法避免的特性。 他從語言文字形成的模糊本質開始,論及人生、時空、宇宙、萬物形成的動機、實相。他深知萬物、事象、人性多變的本質。要用既成的人為語文完全表達事象的真相是不可能的,他從不設教教人,更沒有教人的觀念,甚至認為教人的行為是一種強盜的行為,強姦他人思想的行為,他只主張人性的自我教育。這是有史以來老子和所有宗教、學派、書籍、等等傳播媒介所不同的所在,他說明事理的超然立場及客觀性是空前的,這一點自有人類史以來,只有愛因斯坦和達摩祖師堪可與之比擬。

道德經新譯 (八)
八. 吾將以為「教父」 啟發獨立思考到超越自己的無意識思考 請看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教,吾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以」字應該是「己」字才對)翻成白話就是︰別人教給我的,我也照樣教給別人,這種行為是智識和思想的強姦者也。這種人不得好死,我應該超越自己,成為自我教育之父才對啊!現代人的教育觀念是對的或者是錯的已該檢討檢討了。現代人時常責罵我們的教育失敗,但卻不知道為何這樣教也不對那樣教也不對的基本原因。其實教育二字的企圖心就已經犯了基本上的錯誤,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教人塑造封閉自己的容器行為,教育本來就是一種教人製造棺材埋葬自己的行為,因為人們不知教育有這種致命的道理,而從事教育工作豈不「畫虎不成」。所以最後一句應該是「吾將己為教父」才對,意思是我將自己成為我自己的老師。 智識,思想,在授受之間,基本上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天賦與存在的餘地了。那麼,這就等於竊盜他人,或者是強姦他人思想的行為啦!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感知和尊重事象的原貌實相呢?這種智識思想的授受教育是會消耗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意識的,這樣,人的思想就會在無形中受既成智識所統制而失去創造性的能力,成為集體迷信的世界。尊重天道的自然法則,獨立不改,才是接觸智慧的無上法門。他一直強調「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就是這種意思。 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多夫一書的卷頭曾經這樣寫著︰真正的英雄並非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英雄永遠能夠不斷的自拔與更新自己,永遠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這就是「吾自已為教父」的真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0

好友

816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沙發
發表於 2019-2-4 22:48:04 |只看該作者
道德經新譯 ()
. 愛因斯坦的啟發 直到大約二十五年前,看到「愛因斯坦傳」和幾本有關相對論入門的書之後,我才恍然大悟,不但貫通了老子,也貫通了筆者一生的迷惑,也貫通了科學精神和科學的哲理。所有難題都能夠運用具體的方法一一迎刃而解,從此開始我的發明和創造性的生命旅程。說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但卻是千真萬確。誰能想像這篇文章的筆力會出於一個只受二年初中教育的留級生手筆,而且善於運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很大很複雜的問題,成為人稱發明家的動物。誰曾想過在二十世紀科學的豊收中,曾經掉下多少珍貴的豊盈甜美閃亮的稻穗。誰曾回首豊收過後的田園,欣賞人類智慧的歷程,美麗和醜陋,時空的「無為」和貢獻。因而,我從不奢望絕壁上的奇花異草,但願成為梵谷畫中的拾穗人,為「拒絕文明的禍害」,致力於「創造文明的福祉」而檢拾棄物。學不學,服不服,欲不欲(學別人不學的,吃別人不吃的,要別人不要的),欣賞老子「天下無棄人,天下無棄物」的真諦。專門研究科技的角落物件。 現在先讓我們來看看老子和愛困斯坦,這兩位人類史上的大思想家,除了語文表達方式稍有不同之外,對於主要的科學精神和基本理念上有何共通之處? 老子曰︰前識者,道之華,愚之始。愛因斯坦說︰科學精神,在於擺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科學家必須能夠放棄任何學識,經驗所構成的成見。老子說︰絕聖棄智,絕學無憂,為學日益,為道曰損。 愛因斯坦主張自我教育,超越自已。老子的說法是︰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以為教父。吾以為教父者,自我超越,成為自我的教育者也。為何如此?因為教育自始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權威暴力,因為它不知不覺間強暴了良知的自主意志,左右了生命的自然行為。這對迷航於世俗的一般人而言或許沒有什麼,但是對於一個具有創造意識或從事創新的工作者---做學問的科學家而言,他才能体會出在權威籠罩之下的暴力感,體會出被前識控制的「強梁者,不得其死」的道理。註:在這裡,不得其死之死字,死字是音誤,應該是始字才對,意思是讓人看不到事象原來的面目或真相,才符合本段全意。此字之錯歷來還沒人發覺過。 愛因斯坦認為說明事理之時,由於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常犯「自以為是」的毛病,因而說明事理應力求簡潔明晰與建立系統和座標位置的觀念。老子卻開宗明義的說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更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強調語文客觀性的一段。 愛因斯坦說,了解事象必須先觀察事象運動的基本動機,因為所有運動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要恢復原來靜止的位置(最有利的位置)。老子卻曰︰「反者道之動」。又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凡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日常」。 (永恆不變,謂之常)。強調「歸零」動作。

諸如此類的科學基礎理念,全書中不勝枚舉,令人驚奇的是,這兩人相差四千年,生於東西兩個不同的思想世界,他們的思想觀念卻如出一轍。後者成為現代科學之父,我們說愛因斯坦是再世老子也不為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怎知其為不可能,說不定事實正是如此︰為了挽救人類的科學危機與老子的思想斷層整整四千年。同時由於這樣的理解,更發現這種理解竟然完全和四千年來的儒家註解不一樣,也能完全了解道、佛、儒的觀念特色,看清了人類思想的全貌。寫到這裡,我不覺的要嗟嘆!這慢長的四千年,中國文化的黑暗期和中國人的悲哀啊!除了二千年前達摩祖師的蓮花喻和道德經︰「善者人之師,不善者人之資,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這一段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外,人類史上再沒有能夠像這樣直接切入智慧核心的語言了。

道德經新譯 ()
. 華山論劍與蓬萊論道 許多年來筆者一直很不甘心老子之學的沒落,造成人類文明觀念墮落的實相。很想了解目前地球上研究老子之學的現況,也曾經不惜殘廢行動不便,遠赴大陸了解帛書出土後,關於老子之學的研究狀態,然而我的失望依然如故。 自從去年參加中華自然療法學會之後,才慢慢了解和證實中華自然療法學會理事長陳紬藝先生創會宗旨的睿智和堅苦的歷程,任何語言都不足以形容陳理事長為此所做的貢獻和表達個人的崇敬之情。 不錯,「道法自然」這一句話已經抓住人類文明的重心啦!「道法自然」的重要性豈止是「自然療法」的應用而已!它是啟發人類文明最崇高的理念哪!不然,文明何義? 更意外的,在中華自然療法學會世界種總會成立大會紀念特刊時,拜讀寧夏、樊鼎、樊大學、楊文彩等三位大師的專論「道法自然與自然療法」剛開始的幾句話時,內心的那種狂喜實在是難以形容,我不禁要向全世界狂喊︰吾「道」不孤!唉!也終於深深體會幾千年來「吾道不孤」這句話的深意。我不再寂寞啦!哈哈!

數年前,金庸小說的華山論劍曾經轟動一時,小說的內容如何,或許我們盡可不必理會,但華山論劍的精神確是人類追求進步的一項創意。由於這一念,讓我產生「蓬萊論道」的構想,意欲恭請中華自然療法學會理事長陳紬藝先生在自然療法雜誌上開壁專欄,以供老學專家發表宏論,共同切磋,實在功德無量也。 第一篇文章就讓筆者不才首揭義旗,拋磚引玉,引誘全國同道蓋乎來哉,共同 重新發掘老子的科學精神。

道德經新譯 ()
. 人性的覺醒 人類的文明,自茹毛飲血到覺醒於自己異於禽獸的時候,也就是從獸性提升到人性的覺醒,不知經過了幾千年的歷程。當人類能夠自問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的時侯,無疑又是一項很大的進化。不論過去或是現在,不論阿貓阿狗對於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的看法如何,我都認為是一種人性的覺醒,是人類從獸道步向人道的開始。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是因為人有思考和提昇自己、改善自己、教育自已的慾望和本能。不然,人類絕不可能成為萬獸之王或靈長動物之王,主宰動物世界。然而事實上,人只是介於獸性和靈性之間的動物而已。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人性依然是浮沉於墮落和提升之間,飄浮不定、自我掙扎的靈魂而已,這和四千年前老子時代並沒有任何差別。這樣看來,這四千年是人類文明一段很長的斷層了。

總之,人性與獸性有別,僅在於崇尚靈性的自我覺醒與努力。不論人類用什麼方法,不斷的自拔與更新,都應該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才算文明進步,那就是超越物競天擇、優勝劣敗、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觀。體會天道、時空、無私、無為的自然性,被覆萬物而不為主宰,給與芸芸萬物同生共存的權利。代之以尊重生命的喜悅與互助互愛和平的崇高情操,滿足群體生活的安寧,共同安享生命的喜悅。這也是我們現在提倡自然醫學、人人醫學、醫道革命的初始理念。 除非如此,人類文明依然是野蠻的獸跡。人性一旦墮落,其殘酷更甚於畜牲。禽獸為爭食色而互鬥,卻絕對不殺同類,不打群架。而人卻能製造任何理由扼殺自己的至親兄弟,創造戰爭,集體屠殺,橫屍遍地,血流成河。人之不如畜牲者確實如此。面對著這種人性的覺醒和介於靈性和獸性的掙扎,人應該如何自處才能掙脫這些人生的枷鎖、掙扎和痛苦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2 06:16 , Processed in 0.022314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