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Carmen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杏林事故: 街坊名醫失德 停牌緩刑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1#
發表於 2014-6-28 20:07:3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8-3 18:06 編輯

中大醫科生要學倫理道德

中大醫學院着重「師徒制」培訓,院長陳家亮(左二)經常親身帶學生巡房看症。

【記者戴碧怡、陳紹恒】投身杏林,除了學妙手治病,還要培養仁心醫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留意到,醫學日新月異,且治療趨個人化,醫生面對科研與道德的「交叉點」,醫科生應敢於嘗試,亦要平衡倫理道德。醫學院來年增設生命倫理道德課程,配合加強基因醫學訓練,培養醫科生以病人為先。中學文憑試將放榜,陳家亮強調「擇優而錄」,家境清貧或富裕機會均等,不會對聯招及非聯招收生額設限;為擴闊醫科生視野,來年安排尖子學生向政商界領袖「偷師」,冀喚起學生多關心社會。

陳家亮強調收生非取決於學生貧或富,只會擇優而錄。

中大醫學院面試小貼士

「醫科生唔應該匿埋讀書就自滿。」陳家亮為鼓勵學生拉闊眼光,要求一年級醫科生要學習哲學、中史等,從中學習道德觀念,二年級才集中讀醫科課程。他提到,自從基因圖譜技術面世,大至肺癌,小至高血壓,治療方法可按病人獨特基因訂造療程,合乎「以病人為先」的理念。來年開始,會在五年醫科課程內,由淺入深加強基因圖譜分析訓練,助醫科生理解遺傳病、癌症新技術。但基因科技同時帶來道德爭議,例如透過基因技術控制智商、癌症基因或製造「超級BB」,院方會開設生命倫理道德必修課程,平衡科研與德育。

安排尖子與領袖交流
今年共有過千名文憑試考生選中大醫學院為首志願,與過往兩年相若。聯招與非聯招收生比例每年也不固定,均以「擇優而錄」為唯一準則,除成績及面試表現,經濟狀況、居住地區也非考慮,「大家將來入醫院,最關心唔係個醫生係咪住公屋、係咪考DSE,而係佢嘅醫術醫德,我哋理念好簡單,就係想培訓又叻又有心嘅好醫生。」

另外,學院為培訓尖子而設「環球醫學領袖培訓計劃」,至今已招攬四十一名表現優秀的醫科生,培訓醫療管理、醫學教育、科研等各方面才能,大部分為文憑試七優或IB四十分「狀元」,期間會安排中大校長沈祖堯、知名科研教授交流領袖心得,其中三名學生今個暑假更獲送到耶魯、劍橋及牛津大學等頂尖學府學習科研理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2#
發表於 2014-6-28 20:16:36 |只看該作者
院長提醒考生讀醫非為名利

【本報訊】病人將生命交託,學醫行醫均任重道遠。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明白十七歲小伙子未必理解「仁心」真諦,故趁文憑試放榜前,邀請三百多名考生到中大參與「院長有約」,提醒學生讀醫非為名利,心中有火才重要。他又提到重遇昔日醫學院同窗,畢業後投身私營醫療市場,經多年拚搏,住淺水灣獨立屋、出入駕鍘刀車門「辣跑」,但他過得不快樂。陳於是邀同窗返母校教書,對方即欣然答應:「人生要做有意義嘅事,先得持久。」

陳家亮本月二十一日邀約有意讀醫的文憑試考生和家長聚會,他笑言十分重視這次「6.21事件」,因回想自己十七歲時,也未懂分辨讀醫是「有興趣」還是「有心」。他向同學播出醫生實習生涯的新聞紀錄片,冀同學明白行醫要「勁捱得」。他又向面試學生「教路」,成績達標亦着重溝通能力、對社會時事的認識,幾乎每年必問本港醫療有甚麼問題,期望同學有深入分析。

陳又指,課外活動履歷並非以多取勝,曾有學生帶來幾吋厚履歷,羅列五十項活動經歷,可見家境不俗,「問佢邊樣最深刻、影響到想讀醫,佢窒一窒,講唔到,睇得出佢參加咁多樣,心態似集郵多啲。」另一名學生住天水圍,只參加兩項課外活動,卻能清晰道出箇中意義、為何想讀醫,結果中大取錄後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3#
發表於 2014-7-26 20:16:21 |只看該作者
安排葬禮寫遺書 醫癌2年方知擺烏龍

英國蘇格蘭一名婦人被醫生告知患上末期癌症後,努力接受治療,爭取與孩子相處的時光,但兩年後仍「死唔去」,才發現原是誤會一場。

34歲克拉克(Denise Clark)2009年懷孕9周時無故出血,於是到國民保健服務(NHS)轄下的醫院檢查,發現患上子宮頸癌。為了治病,她提早在懷孕33周生產,接受一系列化療和電療後擊退癌症。但到2011年時,醫生又發現她骨盆處有一個巨大癌瘤,這次更無法根治。

有感時日無多,克拉克爭取時間,花錢到西班牙接受另類治療,同時安排好自己的葬禮,又寫下多封給兒子的信。但過了2年,克拉克仍然健在,再到醫院檢查,方知骨盆是被之前電療的高輻射所傷,而非癌瘤。

克拉克事後成功向NHS索取相當於至少6位數字港元的賠償,但認為那兩年的經歷,對身心造成的創傷已無法彌補。

英國《每日郵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4#
發表於 2014-8-3 18:05:59 |只看該作者
合營醫院難收支平衡 深圳拒還款 港大兩億恐變爛賬   

香港大學在港大深圳醫院墊支的兩億元隨時變爛賬。據悉,內地當局曾經評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首五年營運經費,或高達101億元人民幣,現時無法靠收入幫補,對深圳市政府本身是無底深潭,若深圳堅持要醫院收支平衡才向港大還款,相信收回款項無期。

據悉,內地當局曾參照深圳市人民醫院、北大深圳醫院等營運經費推算,港大深圳醫院開業首五年,啟用全部2,000張病床及聘請約4,000名員工,提升成一間三級甲等公立醫院的營運經費,或需投入高達101億元人民幣。


五年營運費需百億人民幣
另有指五年逾百億元的營運經費,預計來自深圳市政府、病人收費及私人捐款三方面。不過,港大深圳醫院2012年開業至今,未達到深圳市政府的目標。據了解,深圳市政府希望今年底,門診每日有3,600求診人次及啟用1,200張病床。但現時門診每日只有2,000多求診人次,只啟用約500張病床,入住率約80%。此成績不但令深圳市政府不滿,更因收費便宜無法幫補營運經費。

若果醫院要繼續營運,對深圳市政府是一個無底深潭。深圳市政府表明要醫院財力許可,才能償還港大墊支的兩億元,因此這筆款項恐收回無期。

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早前表示,委員支持繼續推動港大深圳醫院;據知港大校董會也關注巨額墊支一事,認為深圳不還錢,校方不應再泵水。

盧寵茂:雙方期望有落差
港大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表示,瑪麗醫院一年營運費需40億元,港大深圳醫院非像香港公立醫院獲一次過撥款,要靠病人收費來支持;現時深圳市政府限制的收費低,醫院無可能收支平衡。盧寵茂坦言雙方期望有落差,「香港大學請員工去深圳,到底由深圳市政府定醫院畀錢?到底係醫院搵到錢先畀番港大,定係過程中深圳市政府先畀番港大?」

港大深圳醫院董事局主席兼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曾要求,港大醫生常駐醫院及提供24小時服務。港大的顧問報告,建議增加港大教授在醫院的私家症工作時間,以提高醫院收入。

盧寵茂表示,未有直接聽過深圳市政府要求港大醫生「坐喺度逐個逐個病人自己去睇」。若要港大醫生親自應診是不切實際及目光狹窄,因港大責任是培訓內地醫生及建立管理系統。外科未能提供私家症服務,原因之一是未能訂立手術收費及操作上能否滿足病人期望,如病人期望港大醫生每天巡房,是沒可能做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5#
發表於 2014-9-1 14:58:49 |只看該作者

醫院內排隊老伯昏倒 10醫護見死不救  

■一名醫生走近,檢查他手中單據後就走開。

醫院本是救死扶傷之地,但內地的醫院就是不一樣。日前一名59歲男子在湖南一間醫院突然暈倒,閉路電視所見,不但民眾速彈開,他倒地7分鐘內,10位醫護人員經過,有的視而不見,也有站在人群看熱鬧後離去,直到第11人才進行簡單急救,老伯最終死亡,有醫生竟露燦爛笑容。家屬氣憤大罵「冷血」!

醫院監視錄影帶可見,上月19日上午10時58分,身穿白色T恤的老伯在大堂排隊繳費時,突然身體失平衡向前撲倒,頭部猛地撞牆後,整個人臉朝下倒地。旁邊排隊的民眾見狀迅速彈開。保安及附近一名身穿白袍的女醫生上前查看,但她並沒為老翁檢查傷勢,只是拈起了他手上的單據看了一下,就轉身走入人群,當時阿伯腳還微微動了一下。之後隨後又來了三個醫生、護士和清潔工把老人放平,但也只是看了一下就離去。

當事人倒地七分鐘後,總算有醫生為他用心肺復蘇法(CPR)急救,胸外壓按了一分零六秒便放棄了。另有一名中年男醫生站起身後,與旁邊的人談笑風生起來,並且笑得十分燦爛。之後,另一名醫生為老伯又作一次CPR,持續時間20秒,所有搶救行動加起來不到兩分鐘。老伯最後沒有醒過來,沒有人把他送去急診室搶救,然後所有醫護人員撤離了現場,剩下他的遺體躺在醫院大堂冰冷的地板上。最終在1小時後,屍體才被抬離現場。

■第11名經過的醫生,才為暈倒的病人急救。
   
■老翁家屬翻看錄影帶,發現有醫生還開心地笑。
  
第11位醫生見狀草草急救
家屬事後查看閉路電視的錄影帶,發現老伯倒地後眾人圍觀,但是沒人伸手相助,直到第11位醫生出手替他進行簡單急救,CPR施救時間不到2分鐘時間,眼看老人最終失救死亡,急救醫生臉上竟然露出燦爛笑容。家屬看完錄影帶氣憤難平,向媒體揭露缺德醫護人員,大罵醫院見死不救。

有看了短片的網友留言質問冷血醫護:「如果那是你的親人,你會袖手旁觀,甚至開心的笑出來麼?」

湖南《瀟湘晨報》/鳳凰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6#
發表於 2014-9-1 15:06:09 |只看該作者
港大深圳醫院 醫鬧和解遭員工炮轟

【兩岸組深圳報道】中港醫療合作試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再發生醫鬧事件,但懷疑醫院「跪低」,與鬧事者和解,引起醫護人員不滿,該院港籍急診科顧問醫生更發公開信,炮轟院方用和解處理醫療暴力。醫院回應稱未正式決定和解,今日會對外交代事件。

區建恒醫生(右)發公開信批評院方選擇和解。(互聯網圖片)醉漢搗亂 行政部接受賠償

近日微博瘋傳的短片顯示,一名男子不斷大罵港大深圳醫院急症室醫護人員,還多次要求院長出面下跪道歉。據悉,鬧事男病人姓謝,三十六歲,上周日晚因醉酒到急症室求診,陪行友人從掛號到候診的短短數分鐘內,已多次出言恐嚇護士。經護士評估,認為謝病情不嚴重,遂安排他等候,豈料謝不滿,把診症室內的電腦、點鈔機等全摔在地,更打電話叫人到醫院鬧事。護士見狀即報警,警方到場後認為謝沒傷人,不能立案,院方行政人員則鑑於謝願意賠償,遂同意和解了事。

但事件引發急症室醫護人員不滿,認為院方不能縱容暴力行為,急診科顧問醫生區建恒上周五發公開信,指不接受以息事寧人態度處理暴力事件,認為會助長鬧事者囂張氣燄,也不接受任何形式和解,將向院長投訴行政部門的失職行為。有關公開信獲內地醫護人員讚好,更有醫生稱是香港對內地醫療界的最大貢獻,認為內地醫生在一連串醫鬧事件中,尊嚴已蕩然無存。

院方介入 要求撤回和解
事件也引起官方關注,廣東省衞計委巡視員廖新波發微博譴責鬧事者,「誰在縱容他們無法無天?」港大深圳醫院則回應,堅持對醫療暴力零容忍,仍在跟醫護人員了解情況。消息則透露院方已介入要求行政部門撤回和解,而賠償方案也在商討中。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901/00176_037.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7#
發表於 2014-9-3 15:45:17 |只看該作者
河北病屬禁錮護士毆醫生

河北滄州市人民醫院上月三十日發生嚴重醫患衝突,病人家屬不滿護士阻止他們在非探病時間探望病人,竟召集二十多人,闖入醫院搗亂滋事,甚至非法禁錮醫生及護士長達兩個多小時。一名醫生阻止時被毆至頭破血流。

醫院副主任醫生楊立波指,事發在神經內七科病房,由於患者都屬重病,院方特設探視制度,惟涉事病屬拒聽勸喻。滄州市醫療糾紛近年趨增,去年發生醫患糾紛八百多宗,病屬在醫院內擺花圈、燒紙錢、衝擊政府部門等時有發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8#
發表於 2014-9-5 17:50:43 |只看該作者
將軍澳醫院連環出錯 餵食喉插入肺 病人嗆死   

將軍澳醫院發生致命醫療事故,醫護人員連環出錯令病人「監生嗆死」。一名92歲需要用喉管餵食的女病人,在將軍澳醫院換喉時,護士將喉管錯誤插入肺部,醫生未能從X光片發現餵食喉管插入肺部,結果病人被餵食後一小時呼吸困難,同日晚上死亡。

將軍澳醫院昨晚公佈,指一名92歲患有腦中風及認知障礙的女病人,原於靈實醫院留醫,因未能重新插入用來餵食喉管,本月2日下午約3時轉送將軍澳醫院急症室,之後入住內科病房。

負責核實醫生無發現出錯
當日下午約4時被一名護士為她插入餵食喉管,本月3日中午開始恢復餵食,一小時後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及含氧量低。醫生為病人插喉幫助呼吸,及將病人轉送深切治療部留醫。醫生翻閱病人9月2日插喉後的肺部X光片,發現X光顯示餵食喉插至病人肺部而非胃部。病人於深切治療情況持續轉差,9月4日零時2分離世。

據悉,當日病人插餵食喉管後有照X光,但負責核實X光片的年輕醫生,並沒發現喉管插錯入肺部。負責為病人插喉的護士有一定年資。

轉交死因庭向家屬致歉
將軍澳醫院表示,已將個案轉交死因庭跟進,昨午已向死者家屬詳細解釋事件及致歉。院方指已將事故呈報醫管局,會成立小組調查事件,調查報告預計在六至八周內完成。據悉,有關醫護人員暫時如常上班,院方的調查方向包括該名醫生為何不能從X光片,發現病人的喉管插錯位置。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表示,為長者插餵食喉管是常見的醫療程序,需調查過程中為何醫生不能從X光片,發現病人的喉管插入肺部。

公立醫院接二連三發生醫療事故,上月聯合醫院病理部一名女醫生,發出118份有不同程度錯誤的病理部份,導致部份病人被延遲醫治最長達八個月,包括乳房有癌細胞的病人。

上月伊利沙伯醫院為一名需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檢查的男子,放射部處方的減慢心跳藥物較內科醫生多最高三至四倍,結果病人死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9#
發表於 2014-9-17 21:05:45 |只看該作者
砍藥價 瑞士鎖定國內2大藥廠

路透蘇黎世16日電)面臨歐洲政府普遍要求調降藥價下,全球製藥鉅子羅氏(Roche)和諾華(Novartis)原以為在自家地盤,能夠輕鬆過關,但坐擁全球2大藥廠的瑞士政府卻不輕易放水。

全球各國政府和醫療保健當局致力從預算中擠出照護更多年老、生病人口之際,不禁懷疑它們花的錢是否值得。它們要求調降藥價成為藥廠越來越大的挑戰。

但瑞士和自家藥廠齟齬,恐冒著和國內最大出口商與最大雇主撕破臉的風險。以市值來看,羅氏和諾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藥廠,而製藥產業占瑞士經濟產值6%。不但帶來4萬個就業機會,也在2013年為瑞士創造超過660億瑞郎(705億美元)出口值。

藥廠一向宣稱之所以要收取高額藥價是因為要回收開發的成本,其中包括那些開發失敗,與上市絕緣的藥物。但花錢買藥的人,要求藥有所值,而在買單前,要求藥廠提高創新和效率。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瑞士平均每人藥品費用562美元,大幅低於其他國家,幾乎是美國1010美元的一半,也低於比利時、德國、愛爾蘭、法國和希臘。

這部分反映了政府近年計畫削減專利藥品價格的行動。瑞士醫療體系民營化,因此消費者必須先自掏腰包,再申請保險給付,不過,瑞士政府急於遏止藥價節節攀升。

根據瑞士醫療保險公司同業公會(Santesuisse),截至2013年底,瑞士平均藥價和丹麥、奧地利、德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等6國組成的比較基準相比,仍高了5%。

為了進一步壓低藥價,瑞士衛生部最近宣布打算修改藥品定價體系,引發製藥業不滿。

遊說團體Vips警告,「這項行動的後果就是在瑞士活躍的製藥產業將被大幅削弱,勢必對藥廠日後對瑞士經濟和就業的貢獻造成負面衝擊。」Vips還指出,可能還會有更多就業機會外移。

Vips指出,「這項措施沒考量到瑞士的高薪資和成本結構,恐讓和強勢瑞郎奮戰的藥廠負擔更加沈重。」中央社(翻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0#
發表於 2014-9-19 20:03:14 |只看該作者
伊院物資任日曬雨淋

上萬件全新病人用品如垃圾擺街,伊利沙伯醫院明知都無人理。本報記者發現伊院將一批六百箱剛出倉的病人物資,包括嬰兒口水肩、尿布、病人服和床單等棉質品,混雜在待清洗的物品中,無遮無掩放置在露天地方一星期,任由暴雨淋烈日曬,再經颱風「海鷗」的摧殘,包裝紙箱霉爛入水,新貨變舊貨。事件揭發醫管局行政混亂,物流和清洗單位的溝通「斷鏈」,但院方的回應令人有「無甚麽大不了」的感覺,因為院方認為新被服反正都要經過清洗才能使用。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這是醫院行政失誤,令公眾對本應重視衞生的公院產生壞印象。

上萬件全新病人被服被亂放伊院露天地方日曬雨淋,無用膠布蓋好,紙箱亦濕透。穢衣為鄰 露天七日「餵海鷗」

伊利沙伯醫院為醫管局轄下規模最大的醫院,該院的核心價值之一為善用資源,並確保有效地運用公帑。不過,本報記者發現,伊院添購的一批簇新病人被服,包括被鋪及床單、嬰兒口水肩、嬰兒尿布等,分以紙箱和布袋包裝,為數六百箱,根據箱外標籤顯示的數量,粗略統計共約萬件,分別堆放在近洗衣房的污衣收集區及走廊,因為數量多至堆積如山,部分堆放在無瓦遮頭的空地,更夾雜着一袋袋待洗的污糟被單及衣物。

有醫護人員指這批貨日曬雨淋已至最少一星期,期間經多場暴雨淋灑,但院方視若無睹,很多人都看不過眼,既然預知十五日會因颱風「海鷗」打風,但該批物資卻原封不動,未見有職員將它移往室內或存放至貨倉,亦無用防風雨的膠布作掩護,或用繩索綁緊抵禦狂風。颱風後滿目瘡痍,多箱物資因紙箱霉爛而露出被服。

伊院辯稱運送遲 新貨亦清洗
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回應指,物資均是等候送往清洗的全新病人被服,因本月十六日懸掛八號風球,前一日的運送服務延遲。為確保所有供應予病房使用的病人被服潔淨,全新的被服在供應予病人使用前,均根據既定程序先送往清洗。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表示,醫院物資暴露在惡劣天氣下的情況不常見,任何物資如衣服、藥物等,皆不應該放在無保護的處所,否則物資受損報銷,會浪費納稅人的金錢。郭續指,是次醫院行政出現失當,亦應檢討其服務態度,「醫院應該重視每一件物件,包括衣服、被單,全部新穎,剛剛製好,都應該要保護好!」他又提出,醫院應重視衞生情況,「求其又乸西,對伊院整體上印象都唔好。如果今次係醫生服,我做醫生都要着番啲衫,行政上咁差,又冇吸取教訓,對院方嘅回應有啲失望。」

恐隨時報銷 議員斥不能卸責
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說:「今次就話係打風,如果唔係打風會放耐啲?」張又指,病人被服可以清洗消毒,但若是食物或藥物被亂放,可能已經報銷,造成浪費。近年監察極為全面,院方應知道不能推卸責任,他建議院方檢討運輸及存放物資的流程。

突發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 21:37 , Processed in 0.029759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