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240|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爲何鄙人會叫郭先生不要用旗人自稱呢?全因明清歷史.....

[複製鏈接]

5

主題

1

好友

13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1-17 15:04: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tottiboy 於 2020-1-17 15:05 編輯

國亡史作,一個舊王朝的滅亡,一個新王朝建立,後朝必將為前朝編修國史。清朝入關之初,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世祖福臨即下令開設明史館,編纂《明史》,但遺憾的是,這次統編纂卻變了味道。

中國歷史上的史官體制是世界聞名的。從周朝開始,由政府主導的史館一直遵循嚴格的職業規範,忠實客觀記錄一朝君臣民的言行,獨立於政治權力之外,連皇帝也無權過問史官撰寫的內容。在漢代紙張發明之前,因書寫竹簡要用刻刀,史官被尊稱為“刀筆吏”,此小刀威力大過帝王的屠刀,屠刀只能逞一時之凶霸,但各種惡行在刀筆下卻遺臭萬年,萬世唾罵。

中國正統王朝的史官們,非常珍重自己的職業榮譽,即使面臨生命的威脅,也要維護歷史記錄的真實性。相傳,明朝官方檔案《實錄》記了這麼一件事,嘉靖與皇后對坐閑談,有妃子進來獻茶,嘉靖當場就把妃子拉過來撫摸,皇后當然吃醋,誰知嘉靖登時大怒,把這個皇后嚇得墮胎。這些宮闈醜事都被明朝史家一一記錄下來。更有唐朝時候,史官記錄下皇帝的一言一行,皇帝都沒權利看到,有次李世民好奇想看一下在別人的眼中把他是怎麼描繪的,也被拒絕了。然而,這一優良傳統到了清朝卻被徹底顛覆了。

只能寫明朝的壞,不能寫明朝的好;只能是政府寫,不能是民間寫。這便是清朝的明史館。史料記載:康熙初年,莊廷龍修《明史》,莊家一族全部被屠。過了些年有個戴名世又忘記了,編了一本《南山集》,記錄了一些明朝史料。康熙帝勃然大怒,就把戴名世殺頭了。

《南山集》里收錄了方孝標留下的一些史料,方家的人也全部被流放黑龍江。乾隆皇帝修《四庫全書》,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涉及明朝的不利清朝的文獻全部被禁毀,查繳的禁書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清朝禁毀關於明的任何記載幾乎是全面的徹底的,數目數都數不過來,它們不讓明朝的任何真實記錄留下了,對一些它們認為可以醜化明朝的細節東西全面的渲染,上綱上線,全面妖魔化明朝。

與之相反,清朝官方檔案《實錄》裡面記載清朝皇帝幾乎個個都是天才皇帝,完美無缺,記載他們“勇武無敵,出去打獵,一天就能打死兩只老虎,一次打獵幾天下來就能打死八隻老虎”,“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個文質彬彬的鴻儒,博古通今,堪為一代宗師”。完全就是文成武德,簡直聖明完美得到了極點。

有人戲稱,大清這個朝代最大的成就和驕傲就是捏造篡改歷史的本領前無古人,竟然在百年之後還能讓後人們心甘情願的相信這個如此黑暗邪惡的時代是前代不可企及的“盛世”,這個如此黑暗邪惡時代的統治者都是些“好皇帝”。清朝皇帝如有知,當由衷嘆服自己果然偉大聖明。

胡適論史是嬌娘,勝者隨心可靚妝,若教庶民親筆寫,信史公開氣高揚。胡適說過,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義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也曾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說歷史研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離不開研究者的當下情懷,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對以往歷史的研究工作,都很難脫離現實處境。

誰著考古的不斷發掘,我們慢慢地發現,原來,明朝的文明是如此的輝煌燦爛,其經濟地位超過今天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其軍事已經以火器作為主流,其航海傲視寰球,其科技超勝西方,其文化統領東亞……而清朝毀滅文化,殺戮百姓,禁絕貿易,窒息科技,使300年來中國每況愈下,神州人民在世界上淪為低等民族,至今還在試圖恢復到明朝的世界地位而未達成。多說無益,誰叫崇禎未能守住大明江山……

自唐以來,中國古代最後五個封建王朝,其中唐朝(618年-907年)289年,宋朝(960年-1279年)319年,元朝(1271年-1368年)97年,明朝(1368年-1644年)276年,清朝(1636年-1912年)276年。不難看出,作為擁有90%以上都是漢人的中國,卻在元朝和清朝兩度被少數民族所統治。

先不說統治手段的不同,元朝對前朝歷史的篡改或許還沒來得及就又被明朝推翻了,而清朝穩坐江山276年,有足夠的時間、經歷來重修前朝的歷史。

原本,滿清政府僅是明朝的一個地方政權,它趁明朝末年小冰河期的大災荒,以及北方瘟疫的破壞,以及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機會,以螞蟻啃大象的方式,發動漢姦集團,扳倒了明朝這顆大樹,自己成為統治中國的新政權。

由於女真人人口占全國比例微不足道,但是它又想奴役各族人民供養他們,於是設計了一套中國歷史上最縝密的社會控制體系,以保證全體女真人可以不勞動而終身享受供養。

首先,他們強迫關內人民改變原有雍容的儀表,剃掉他們的頭發,撕下他們的漢服,變成建州裝容——今天外國人印象中中國人頭戴瓜皮帽,留辮子的印象,就是拜清朝所賜。

其次,對中國古代史料的篡改、毀滅,以及針對士大夫集團揭露真相的文字獄。現在為某些人所稱道的四庫全書,其實是清朝篡改史料的大集成,他們刪除了古書中對自己不利的大量內容,只留下殘缺不全的內容傳給後人。由於滿清對明朝之前書籍的毀滅,中國大學的文學、歷史學者,不得不經常遠赴日本和歐美,尋找真實的資料,才能完成研究工作。



對清朝來說,《明史》代表了自己顛覆的政權明朝,因此特別重視對明史的篡改工作。清初修《明史》,特別敏感的是清與明本身之關系:

1、毀滅不利清廷之史實。

2、明初事實記載不翔實。

3、記建文之事,諱言建文出亡,主張焚於火,以示亡國之君無生之理。

4、除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外,其餘農民起義,均只見於有關官員列傳之中,且極盡歪曲之能事。

5、《明史》出於東南文人之手,於江浙文人尤其是東林黨人多立佳傳。自明嘉靖以後,內閣柄政大臣,多為東南縉紳所操持,一脈相承,當時謂之“傳衣缽”。

除此之外,滿清還對許多詩詞進行過篡改,比如把岳飛《滿江紅》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篡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北方孔子家鄉被金人占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雲:“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犯忌,改作“一個半個輓雕弓”。

凡此種種,醜態百出,曠古奇聞。清朝還舉起屠刀,對一切記錄明朝真實歷史的,或鄙視他們卑微出身的人民進行株連九族的屠殺,試圖用白色恐怖讓人們噤若寒蟬,不敢再提真相。這就是讓千萬人失去生命的文字獄。但是,令當時這些甘當清朝家奴的無恥大臣始料未及的是,在歷史的洪流面前,篡改和掩飾是蒼白無力的,中國計程車大夫階層蘊藏著沉默而巨大的力量,穿越時空,保存真相。

記錄明朝真實歷史的《明實錄》,盡管乾隆皇帝在修完《明史》後將其付之一炬,但其海內外鈔本眾多,連日本都有館藏,1600萬字的底層史料,讓《明史》的謊言昭然若揭。至於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則保存了諸多筆記、自傳、書信,佐證了真實歷史。300年來,許多文人對此進行了裨補缺漏的工作,有諸多書籍問世,將清朝所修明代歷史故意漏書的內容全部予以添加。

有人說滿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奇葩政權,因為它在很多事情上開了歷史之先河,使中國至今倫理失序,漢奸文化大行其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

好友

13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沙發
發表於 2020-1-17 15:08:2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ottiboy 於 2020-1-17 15:26 編輯

綜上所訴 ,皆因滿清失格破壞導致明清歷史之不可信(好的講成坏的,坏的講成好的)




看完大家是否覺得,滿清和現在某個外來劣質文化的國家是如此相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0

好友

31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板凳
發表於 2020-1-18 11:40:28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8 09:10 , Processed in 0.031592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