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26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0011620200116郭信差之閒話家常:【債務爆煲】

[複製鏈接]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1-16 05:06: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20-1-16 05:22 編輯

【債務爆煲】中企違約債超$1,335億 專家:認購勿只睇名字或回報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00115/XGTNNYGWAYNTYCNXDEAFYL4DQY/

ecf809d8-f4cb-4039-9b87-a13b6a3f8607.jpg (60.62 KB, 下載次數: 52)

ecf809d8-f4cb-4039-9b87-a13b6a3f8607.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20-1-16 05:06:48 |只看該作者
(新增內容)一年之始,打工仔除了關心花紅有多少、要交多少稅,還有就是投資是賺是蝕。去年困擾不少投資者的是內地企業出現債務違約,令到發行的債劵無法償還本金和利息。然而這不是個別企業,甚至連國企、有大學背景的企業都出現違約問題,據統計,去年內地違約債本金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335億港元),接近歷史新高。這大部份的債券都是由基金購買,有財經界人士認為投資者購買債券基金所需要的投資知識,不能只看名字或回報就認購,同時建議債券基金與股票同時購買,以分散風險。

相關新聞:【債務爆煲】中國特色解決地方債全民孭飛 當局或推高臨界點維穩

債券違約事件,在內地的財經媒體不時報道,但登上內媒頭條、受到一般投資者注意的,是去年4月爆發財務危機的大型國企集團「天津物產」,11月下旬被揭發無法償還5億美元(約38億港元)債券,被稱為20年來最大國企違約。這間天津最大的國企,曾登上前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第132位(上榜國企第32位),但負債近2,000億元(約2,225億港元),除已經違約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外,還有最少15.5億美元(約120億港元)的債券將陸續到期,其主要投資者已經同意,接受公司的「折扣」還款方案,最少的一款債券只能獲37%還款額,投資者損失嚴重。

去年12月初北京大學旗下企業、大型國有控股集團北大方正的違約事件中,該公司稱,他們發行的債券「19方正SCP002」無法按期足額償還本息,涉及資金高達20億元(約22.2億港元),利率為4.94%。媒體調查又發現,目前包括北大方正、清華大學旗下的紫光集團等下屬企業及其子公司,約有2,000億元境內外債券。

彭博社統計,近年中國國企的違約金額已創新高,總違約金額已高達202億美元(約1,577億港元),較前年高出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或近180%,自2016年起,國企平均每年的違約金額亦有127億美元(約991億港元)。彭博社又統計,山東省去年以來新增債券違約金額規模達108億元(約120億港元),創下歷年新高,然而這只是內地的省分中,排名第四位。

內地的企業債券違約,跟香港的打工仔有甚麼關係?香港人每個月供款的強積金會將錢投資到各種不同基金,風險較低的基金都會投資債券,可能會投資到內地的企業基金。也有打工仔會把閒錢購買債券基金,不少銀行或金融機構都有提供不同種類的「中國高息債券基金」,回報率可達5至10%,而如果小心閱讀這些基金的簡介或回報,都會發現他們有購買內地的企業債券,不少更是購買房地產、消費品,以及金融機構的債券,更嚴重的,多數銷售文件只列出十大持股的債券,佔基金的比重可能只有10%,其他投資的債券,若非特別研究,否則難以知道基金持有高風險的債券。

樹仁學院經濟系助理教袁偉基指出,內地企業借貸困難,發行債券是籌集資金的其中一種方法,只要依照債券條件到時償還利息,就可以解決到資金問題。可是,很多企業發行的債券的利息,特別是習慣用債抵債、業務前景不太好的公司,利息可能會增至超過10%,但對投資者或基金經理而言,市場可賺到的利息很低,為求有更好的回報,都會購買這類高風險、高回報的債券,從而推高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在有供有求的情況下,內地的企業債務就不斷的增加。

內地的經濟正在轉型,很多非新興行業的公司經營困難,加上中美貿易戰造成的傷害,袁偉基認為企業發債的情況預計會持續,公司增長率不一定可以維持到債券的利息,除非是「大到不能倒」的企業,當局不一定會為違約公司「包底」,他預計來年的債務違約問題會繼續出現。

不過,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現在違約的金額,與發債規模比較實在不是太大,而且不論是股票或人民幣都沒有太大反應。他認為要投資債券,當然是有違約的風險,如果沒有風險,很多人就會很不負責任的發債,現在出現的違約潮,可以算是市場正常化的過程。

黃國英又認為,債券與股票不同,債券的好處是發債的公司一日不倒閉,就可以定期收利息,但與股票相比,債券回報相對低,不像股票一樣可以「賺到嘔」。

雖然債券與股票不同,黃國英稱債券的價格可以大幅升跌,而且一旦發生問題,誰也無法控制得到,他認為專業的投資者會用不同種類的產品去管控風險,業餘的投資者也不會投入很多資金去買單一債券。他認為無可否認,中國債券的基金回報率確實高些,但違約率則較高,風險比其他國家債券為高,投資者在認購前應該多做功課,特別是對於基金持有債券的分佈理解程度,比起買股票的更高,「淨係睇個名就買嘅就唔係咁好囉」。

袁偉基認為,投資者在認購債券或債券基金前應要做好功課,留意債券是否有足夠的抵押品、擔保人,以及一旦違約時有何處置方法,例如是否會有中間人接管,或進行債務重組,而且不要只看利息回報,他認為利息高不一定表示發債公司有問題,利息低也不代表公司質素好。他認為,基金的往績只能作為參考,要看日後的潛力,目前內地房地產已無法像以往般穩賺大錢,金融科技、與東盟有關的基建和物流等行業的潛力會較大。

在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的「錢家有道」網站,亦有提及投資以人民幣債券的風險,包括不同類型的機構發行,例如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或公司等,會有着不同的風險類別及信貸質素,而內地很多債務工具還仍未獲得信貸評級,部份債券可能沒有抵押品,投資者可能會變成無抵押債權人。

《蘋果》記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8 19:32 , Processed in 0.030306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