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投資大匯串: 借古物鑑未來 孤軍致富路 [打印本頁]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7 18:56
標題: 投資大匯串: 借古物鑑未來 孤軍致富路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3 10:29 編輯

荷馬學人集 預測的無知
iMoney
互聯網金融是近年備受關注的議題。新科技產業的出現,一定對既得利益者帶來負面影響。阿里巴巴及騰訊(00700)為客戶提供一個金融產品的網上銷售管道;用自己在綫上巨大的優勢,去吸引金融機構以此作為一個銷售平台。這些夥伴金融機構本身是有被監管的,所以說,阿里及騰訊的金融產品沒有監管,不是全對。而對於很多非龍頭的金融企業來說,跟阿里及騰訊合作,簡直是天賜良機。試想想,要它們自己建立同樣網上的銷售管道,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當然,對於龍頭金融企業來說,阿里及騰訊的銷售能力,也削弱了他們一直以來的銷售管道的半壟斷性優勢。合作就算可以「做大個餅」,都不想養虎為患。
然而,其實傳統銀行亦絕對擁有競爭力,因為他們一樣可以發展互聯網金融,售賣與阿里、騰訊一模一樣的理財產品,只是由於本身的網路力量沒有他們強大,可能要用更優惠的價格吸引顧客,進一步減低盈利。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之間的角力,勝負還難以預測。預測是一門使人着迷的玩意,但問題是,預測和投資的關係是甚麼呢?假如有人能準確預測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否就一定能賺大錢呢?
非直綫思維也非長勝
一般來說,我們會基於現狀和現在所能看到的,去預測未來。一定程度上,使用了Extrapolations,直綫思維。這個做法不一定錯,因為事實上,很多時候,未來所發生的事和現狀有一定的直綫關係。但問題是,Extrapolations雖然可以是對的,但是由於所有人都用類似思考方法,現今的市場價格已經反映了這個共同預期;就算預測準確,也不會有甚麼利可圖。所以,如果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當前坊間所預期的類似,並不一定能賺大錢。
有時候,未來所發生的,非單靠現狀能估計的。如果所有人都估錯,只有少數人能預測準確,那些人就能賺大錢;但正正由於這種非直綫思維的預測,不可能是常態,所以,能準確預測這些轉接點的,只是非常少數。這些偶然猜中轉接點的預測者,如果繼續用非直綫預測未來,亦難以持續猜中(這種情況,香港和海外皆有不少的例子)。
知道預測的有限性,可能不能助人賺錢,但肯定可以減少過分自信;投資界有一個說法:「有兩種人會輸錢,一是甚麼也不知道的人,二是甚麼也知道的人。」無知和全知,都是通往失敗的捷徑。
作者:黃元山
曾任職不同投行十多年,長駐紐約和倫敦,官拜屬管理層的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主管信貸債劵衍生部門,獲耶魯大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士。現為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任講師、公益金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與一位好友自稱「荷馬學人」,論盡經濟金融的軼事和奇想。

作者: winto    時間: 2014-5-8 00:45
thank you for the posting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17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5-13 13:49 編輯

巴菲特的投資心法

iMoney – 2014年3月5日週三香港時間上午8:39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全球投資者都希望獲取「戰無不勝」的投資秘訣,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投資法則,來來去去都是老生常談,但依然深得不少價值投資者歡心。股神每年的《致股東的信》,都是投資者非常關注的熱點。最新一份,將會於今天(3月1日)公布,但有渠道拿到其中的一些摘要,強調投資的幾項基本原則,有分享和討論的價值。
認清局限 明辨投資
(一)「要得到滿意的投資報酬未必需要是專家。」巴菲特警告投資者應認清自己的局限,並「簡單為要」。筆者有時候客串講授一些理財課程,發覺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少業內人士會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使一些想進入理財領域的初學者,感到無從入手。其實,從基礎資產配置,到信貸周期,和投資心理等,都可以用較簡單易明的方式表達。
(二)「考量資產時要聚焦在其未來的生產力上。」「若衡量一項投資時,你將焦點放在未來的價格變化,那就是在投機。」巴菲特認為,沒有人能完美地預測一項投資的未來收益,因此「沒必要全知全能;你只需要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巴菲特並不反對價格預測,但他強調,重點在於能明辨你是投資在資產的生產力上,還是屬於對資產價格變化的期望上的投資,這兩者並不相同。老生常談的「投資」和「投機」的分別,並非在於短期或長期,而是在於投資者究竟放眼資產的生產能力,還是純粹資產在市場價格的變化,前者是投資,後者是投機。
目光長遠 關掉嘈音
(三)「對我的兩項投資,我只考慮這些資產能產出甚麼,而完全不在乎其每日的價值。要贏得比賽是要靠那些專注在場上的球員,而不是眼睛死盯着記分板的球員。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跟周日,不去看股價,那周間也試試吧。」換句話說,眼光要放長遠。巴菲特清楚點出不少投資者的盲點,就是非常關注資產的價格,而非資產生產力(盈利)的改變;正如球員只盯着記分板,而不專心打球一樣,是本末倒置。
(四)「好發議論,聽從他人各式各樣的意見或市場預測都是浪費時間。千真萬確,這很危險,因為有可能模糊你對真正重要事實的洞察。」他打趣說:關掉CNBC、彭博電視台和福斯商業頻道,除非有自己專訪出現。這也是不少初次理財人士感到的困惑,資訊發達,每天都有不少數據出現,是好是壞,那些數據較重要,那些可以不理。其實,對絕大部分理財人士來說,絕大部分的短期數據都只是噪音,關鍵是對整體經濟周期有大概的掌握。
作者:黃元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18
英媒 世界新秩序 中國2028年成最大經濟體2013年12月27日
am730
新聞 , 英媒:世界新秩序 中國2028年成最大經濟體

英國一個智庫預測,中國會在15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英國經濟與商務研究中心(CEBR)發表最新報告指,中國會在2028年躍升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料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3.7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32.27萬億美元。與中國合稱金磚四國的印度、巴西及俄羅斯,也料表現強勢,印度會擠下日本,勢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英國傳媒形容未來經濟環境變化是「世界新秩序」。報告又預測,英國於2030年取代德國,成為歐洲一哥,但仍排在巴西之後。報告指,歐洲國家受緊縮政策影響,經濟增長減慢,法國及意大利至2028年均跌出十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21
這是生化投資的年代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有基金經理投資報告顯示,不論成熟市場抑或新興市場,除了科技行業外,生物科技醫療行業,亦是全球基金經理最喜愛的投資類別。筆者回顧2013年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全年表現急升65.61%,遠遠拋離納指的38.32%以及標指的29.60%,便可知生物科技行業的發展及投資潛力何其巨大。
應用廣泛回報驚人

哈佛前校長Larry Summers(薩默斯)曾說:美國於上世紀成為強國,是因為它掌握物理技術,從而推出半導電體、發現了互聯網;而今個世紀,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則來自生物科技,哪國家能夠掌握它,其對經濟及投資影響,將較上世紀的物理技術更要龐大。隨着人類基因圖譜排列於2003年宣告完成,亦標誌着生物科技所衍生的生物經濟時期,已經正式來臨。
縱觀全球,筆者認為現時美國仍然是推動及發展生物科技最落力、最用心的國家,例如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發布《國家生物經濟藍圖》(National Bioeconomy Blueprint),明確指出推動生物經濟的戰略目標,推行三大基礎技術的開發:遺傳工程、DNA測序和生物分子的自動化高通量操作。

正如Larry Summers的預言,只要一個國家能夠掌握生物科技,其經濟及投資受益將是無可限量。筆者認為,在經濟方面,生物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範圍可涉及醫藥、食品、環保、能源及農業等生技產業,從而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投資方面,生物科技由基礎研究、開發產品、創新技術等,產業鏈多元化,而科研成果「商品化」之後的投資回報驚人。
成功企業少之又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第一次的DNA測序,是30幾年前,用了13時間完成,花了30億美元;時至今天,只需要幾萬美元,而且時間迅速,可以有效觀察身體上基因的病變(Mutation)。有不少專家預期,未來癌症(基因病變)不會再致命,因為Mutation的過程和Pathway,能被有效預期和消滅,改變成為一個所謂的長期病患(Chronic Disease)。
不過,投資者要捕捉生化科技的發展,卻要非常小心;正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100年前的汽車和飛機行業都為世界帶來突破性的發展,但能真正經歷整個發展和淘汰過程的企業,只是非常少數,因此,能有幸在這些浪潮中分一杯羹的投資者也是非常少數。10年前的科網股泡沫也是一個例子,科網影響世界,但成功的企業只是非常少數;能生存的,固然名成利就,卻有不少投資者損手爛腳。其中一個註腳是,去年表現勇猛的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2個月間從今年的高位大幅回落了超過20%。

作者:黃元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24
老人理財為什麼容易犯錯

《華爾街日報》-誰也別想糊弄布魯斯‧馬丁(Bruce Martin)。他曾是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化學系主任,寫有200多篇科學論文和一部生物物理化學教材。在勤勉儲蓄一輩子之後,現年84歲的馬丁也是一名富翁,擁有幾百萬美元的資產。

零負債之人的10個習慣
http://cn.wsj.com/big5/20140317/inv072603.asp

個人理財的六個誤區
http://cn.wsj.com/big5/20140212/inv072350.asp

然而,據馬丁的律師、加州帕羅阿爾托法律咨詢公司Gilfix and La Poll Associates的老年法專家邁克爾‧吉爾菲克斯(Michael Gilfix)說,去年這位教授雇用的一名家庭護工開始偽造支票,刷他的信用卡,最終盜走大約5萬美元。雖然案件還在調查中,吉爾菲克斯和警察局發言人也都表示馬丁的大部分資金已經追回,但馬丁說,因為這件事情,他仍然感到很受傷。他說:「我心甘情願地允許她處理我的私人事務,因為我相信她。」

就連馬丁這樣久經世故的投資者到最後也有可能成為掠財者的侵害對象,心理學與神經學研究的新發現正在幫助解釋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更加注重正面情緒和社會交往效果的最大化,也更有決心排除負面的體驗。專家稱這個過程為「社會情緒選擇」(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會導致老年人——包括非常富有的老年人——更加重視那些讓他們滿意、讓他們心安的人。與此同時,他們更有可能忽視那些在年輕人看來或許是顯而易見的警示信號。(馬丁則表示,他認為自己這件事情當中不存在認知障礙問題。)

最近一些研究已經表明,高智商的退休人士——即使是那些沒有癡呆跡象的人——發現比以往更難分清安全投資和高風險投資。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神經學家伊法特‧萊維(Ifat Levy)牽頭對135名調查對象所作的調查顯示,與更年輕的投資者相比,65歲以上投資者的理財行為表現出「驚人的、代價高昂的前後矛盾」。比如,老年投資者動輒犯下年輕投資者避免犯下的簡單錯誤,如果患有老年癡呆,這樣的問題只增不減。年邁但精神仍然健康的人士在面對複雜投資或高風險投資的時候保持著合理的警惕,但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老年人財務決策行為的經濟學家、教授羅伯特‧威利斯(Robert Willis)提醒,曾經長期做出合理財務決策、目前認知能力下降的人,「即使已經喪失了推理能力」也有可能保持自信。

另外,有關精神衛生與老齡化的新研究也表明,40多歲、50多歲的人士很少預見他們將來的衰落軌跡。也就是說,這個年齡的投資者最有能力為他們今後可能判斷力失靈的那個時期做規劃,但他們此時卻不太可能相信他們真的需要提前規劃。

這對富裕家庭意味著什麼?吉爾菲克斯說,要像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一樣密切地關注他們的財務健康,問問有沒有什麼新的人員進入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的賬單是怎麼付的。

對於更年輕的投資者來講,專家建議在對理財方案做任何重要改變之前,請教一群值得信任的人,比如配偶、理財顧問、會計師等。判斷別人是否誠實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要趕在這一能力遭到削弱之前請教他們。到了那個時候,理財方案突然而重大的改變往往與重大錯誤有關。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長壽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主任勞拉‧卡斯藤森(Laura Carstensen)說:「要學會不做出很多草率的決策。制定一套簡單的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執行下去。」

撰稿﹕華爾街日報JASON ZWEIG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27
華爾街用來操縱你的10種武器 2014年3月25日

《華爾街日報》--自從多年前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工作以來﹐我就一直觀察華爾街賺錢機器是如何運轉的。事實是﹐華爾街實際上並不需要精密的高科技“無限能機”。他們已處於斯諾登式的低科技含量“奇點”﹐通過掠奪9,500萬普通投資者來“加快回報增長”。

2013年華爾街平均獎金上升15%
http://cn.wsj.com/big5/20140313/bus073020.asp
華爾街在底特律破產案中的角色受關注
http://cn.wsj.com/big5/20140211/bog140252.asp
硅谷銀行瞄準中國風投市場
http://cn.wsj.com/big5/20140102/bog153504.asp
美聯儲溫和縮債受到華爾街的歡迎
http://cn.wsj.com/big5/20131219/bog124514.asp
華爾街,一群缺乏道德良知的賭徒
http://cn.wsj.com/big5/20130528/col074432.asp

記住﹐華爾街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讓內部人士變成巨富﹐讓股東們變富。公眾利益與世界上的其他人從來都沒被包括在他們的競爭算法中﹐從來沒有。


他們通過像塞勒這樣的行為金融學天才的基本理念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即設法使投資者一直處在被蒙蔽、依賴、不理性和信息不靈的狀態。這非常簡單。以下為華爾街的心理學/神經學/行為金融學網絡戰士用來控制他們“賭場”的10大高科技/低科技武器:

1. 僱傭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來操縱媒體

利用顧問合同、資助和聘請定金來鎖定最優秀的人才﹐發揮他們的作用讓美國的9,500萬個人投資者“不理性和不知情”(如塞勒所言)。

2. 免費專家不斷將華爾街的消息傳達給媒體

網絡、有線電視、博客寫手每天都必須更新內容。評論人士就成為了華爾街的免費廣告﹐使其可以借助所謂的新聞內容來操縱投資者。

3. 在游說者身上投入巨額資金來控制政客與政府

游說是華爾街的最佳投資之一。游說者控制著華盛頓:他們控制政客﹐反對改革﹐推進有利的法律和規定﹐並編造事實來誤導投資者。

4. 通過推動投資者的買入/拋出/交易來加劇焦慮情緒

華爾街就是一個賭場﹐從“一買一賣”中抽取傭金賺錢。他們加劇投資者的焦慮、恐懼、樂觀和波動﹐盡可能增加交易數量。

5. 耗光我們的儲蓄﹐削弱我們的自信心﹐損害我們的長期規劃

華爾街利用神經學技術來散布疑慮﹐使我們對於退休保障、自主投資以及有關(被動的)指數投資就能戰勝(主動的)交易的說法產生懷疑﹐然後向我們大量灌輸誤導性廣告。

6. 高頻交易﹐誤導華爾街以及普通大眾

網絡短線交易每年為華爾街賺取數十億美元。極度活躍的交易員具有競爭優勢﹐因為他們會利用高科技神經學策略﹐還會保持著市場的交易量。

7. 證券經紀人受到強勢的銷售和結算技巧訓練

證券被賣出而非買入:證券經紀人的建議是自私自利而且往往是誤導性的﹐他們會去做能讓他們獲得傭金的任何事情。他們受到過運用強效心理技巧的訓練。

8. “投資者教育”項目是自私自利的銷售花招

大多數由華爾街贊助的“投資者教育”項目都充斥著做生意、銷售和推銷的新花招﹐但是它們有助於華爾街展示出一種“我們關心你”的表面形象。

9. 根據最新潮流創立新“品牌”基金﹐以取代虧損基金

基金公司根據最新潮流不斷創設新基金﹐鎖定的目標是那些追逐更高收益、與青少年想玩最新電子游戲的心情同樣迫切的投資者。

10. 退休金管理者被蒙在鼓里﹐任人操縱

三分之二的基金都由企業年金及退休金經理掌管。因此﹐華爾街主要把推銷技巧用在易於操控、缺乏經驗的投資規劃經理身上。

是的﹐華爾街已處於“奇點”狀態﹐而我們其他人必須要等到2045年。在此期間﹐美國民眾需要現在就提出這些棘手的問題:這些新的“無限能機”會有良知嗎?能分辨是非嗎?會阻止無人機殺害善良的人嗎?會迫使企業將公眾利益置於股東收益之上嗎?我們需要現在就提出這些難題…以後再提可能會太晚了。

撰稿﹕MarketWatch Paul B. Farrell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30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4 14:17 編輯

頂級投資者的五個習慣 作者 MarketWatch Paul Merriman

《華爾街日報》-大多數投資者都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思考他們能從投資中獲得什麼的問題。這完全合乎情理。

你的投資真的安全嗎?
http://cn.wsj.com/big5/20140324/roi074935.asp

華爾街用來操縱你的10種武器
http://cn.wsj.com/big5/20140320/inv075059.asp

如何像億萬富豪一樣投資?
http://cn.wsj.com/big5/20140306/inv124310.asp

像蟑螂一樣投資
http://cn.wsj.com/big5/20140224/roi072328.asp

如何提前35年退休?
http://cn.wsj.com/big5/20140213/inv072625.asp

但是,要想實現成功的投資,這遠遠不夠。

一些投資者非常幸運地取得了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很富足。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必須要不辭勞苦……有什麼別的辦法嗎?

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能夠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難以捉摸的「別的辦法」,你便可以改變自己以及家庭的命運。所以,到底有什麼辦法呢?

我在為我2011年出版的《永遠的財務健康》(Financial Fitness Forever)一書進行研究時,我在採訪中曾向九位我所敬仰的優秀投資顧問提出過同樣的問題。

我發現了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一個道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是這麼表述的:「我們是自己反覆行為的總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這九位投資顧問一次次地向我們指出了某些重要的習慣,這些習慣似乎為他們服務過的數千名客戶中那些最成功的人所共有。很快我們便發現,成功投資者最有效的「秘密武器」一點兒也不高深莫測。

如果我不得不將我們的體會精煉成一句話,我會說「完美的投資者」—如果這樣的人真的存在的話—是那種深思遠慮並且對於執行計劃非常耐心審慎的人。

我還可以將這句話精煉成三個詞:計劃、洞察力和耐心。

或者三個字:好習慣。
習慣是我們行為的幕後主使,習慣讓我們不必就同一個問題進行重覆的思考就能做出生活中的決定。

以下是五個能夠有助你成為頂級投資者的習慣:

1. 設立目標
成功的投資者知道自己的方向,並且會為此設立目標。那些缺乏明確及可衡量目標的投資者更容易涉足五花八門的投資選擇,寄希望於自己能夠遇到賺錢的機會。
但是,一旦你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你的投資選擇和行為就具備了全新的意義。就像一位漫步的旅人拿到了地圖,擁有了目的地一樣,你頓時便能夠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

2. 擬定計劃,並且持之以恒
成功的投資者為了實現目標會制定詳盡的計劃,並且持之以恒。他們也會定期地重新審視這些目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需求、外在的環境都會發生變化,知識也會進步。重新審視以及盡力實現你的目標可以成為你生活中的經常行為。我建議你將此作為每年一次的習慣。

3. 定期進行儲蓄
成功的投資者都習慣進行定期的儲蓄。在我與多位投資顧問進行討論時,我首先發現的投資美德就是這點。每位接受過我採訪的投資顧問都同意這個習慣對於成功的投資不可或缺。畢竟,除非你擁有財富,否則你無法投資;而除非你進行儲蓄,否則你可能無法擁有財富。
頂級投資者找到了自動儲蓄的方法。現在,通過薪資扣減和定期定時的網上轉賬都能輕松地做到自動儲蓄。如果你希望躋身於頂級投資者的行列,請養成自動儲蓄的習慣。

4. 節儉生活
成功的投資者習慣性地推遲享受並且節儉生活。當然,這一點對儲蓄至關重要。如果你通過經驗得知了如何在必要時量入為出,那麼你就為幸福的退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些非常成功的投資者樂衷於將自己節儉生活並依然心滿意足的一面展示給大家。這些投資者是最有可能享受退休生活的那一批人,因為他們有意地切斷了消費和幸福度之間的情感紐帶。

5. 堅持不懈
成功的投資者會坦然面對挫折,並且堅持不懈。我記得幾年前,我曾經為一位女士開立過一個退休賬戶,那時她剛剛繼承了一筆錢。我盡我所能地告訴這位女士,在未來的投資之路上,暫時的損失難以避免;她則向我保證,她能夠接受這一點。
一個月後,在損失了資產總額的約1%後,她關閉了她的賬戶。

我給她打了電話,她告訴我她記得我的話,她知道在未來的投資之路上自己將經歷暫時的損失。她也記得自己曾經保證過,不管發生什麼都會堅持不懈。
「那你為什麼才一個月就關閉了自己的賬戶呢?」我問道。我一直都記得她的回答:「我原以為,在我虧損之前我會先賺點錢的。」

假使這位女士堅持投資的話,她的投資組合在隨後的八個月中將升值近10%。但是,由於她過早地退出了市場,她鎖定了損失,並且放棄了一個非常穩健的投資計劃。
這是一種習慣嗎?我認為是。最頂級的投資者是那些無論遇到怎樣難以避免的挫折都能習慣性地堅持投資的人。這就是另一種非常寶貴的品質,即行動上的適應力。

遵循上述所有原則可能看起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事實上這確實頗為不易。如果你想要取得出類拔萃的成就,那麼你就必須要做到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好消息是,你可以通過自制力來塑造自己的習慣。

我送給讀者的最後一條建議是:不要追求完美,不要如此要求自己,也不要如此要求這個世界。我們只是生活在這個不完美世界上的普通人。我的一生並不完美,你也不會事事如意。你的知識、期待及行動有時會讓你失望。

但是,如果你竭盡全力、勇往直前,那麼你將成為你可能成為的最好的投資者。這可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習慣。

撰稿﹕MarketWatch Paul Merriman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32
餘額寶推動中國銀行業變革 彭博商業周刊  2014年4月2日

▶中國貨幣市場基金受到投資者追捧,傳統商業銀行則步履維艱

中國貨幣市場基金受到投資者追捧,促進了利率市場化。與此同時,傳統商業銀行則步履維艱,努力在變化中的金融市場保持競爭力。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最引人注目的發展之一是貨幣市場基金的蓬勃成長,例如阿里巴巴的餘額寶。過去8個月,共有5000億元人民幣流入阿里巴巴的基金,大約相當於同期銀行業儲蓄增量的10%。

貨幣市場基金吸引人地方在於其基於互聯網平台,操作便利,看上去風險很低,而最重要的是利率夠高。餘額寶現在給投資者接近6%的回報。與此相比,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25%,而基準活期存款利率更只有0.35%。

傳統商業銀行過去一直反對儲蓄利率改革,害怕利率市場化會侵蝕銀行豐厚的利差。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迅速增長,管理費用較低,取得長足的發展。有鑑於此,傳統商業銀行現在需要獲准提高利率以防止存款流失。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人大上講話時說,他預期兩年內完成利率市場化。這顯示,作為政府實現經濟再平衡計劃的重要一環,利率市場化將加速實施。

周小川還說,他最近挑選了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參與了5家民營銀行的試營運項目。這兩家公司都是網上支付和在線儲蓄產品的領軍企業。一旦開展這一試點計劃,這兩家公司就有可能更公開地挑戰國有銀行。2013年第4季度,4家最大的國有銀行佔有中國整體儲蓄的43%。

利率市場化迫在眉睫,中國的商業銀行可能需要在近期將儲蓄利率提高到至少與貨幣市場利率相當的水平。當前一天貨幣市場利率為1.9%,比中國人民銀行設定的基準活期存款利率高1.5%。銀行正在著手處理不良貸款問題,提高儲蓄利率可能進一步降低銀行的利潤。

由於實體業務龐大,員工眾多,中國傳統商業銀行的營運成本比基於互聯網的競爭對手高得多。2013年第3季度,上市的15家商業銀行中,員工工資支出佔了營運成本的50%,營業場所開銷則佔10%。互聯網公司遺留成本、人員成本、設施花銷都低得多。

更高的投資回報對於長期忍受實際負利率的中國家庭儲戶無疑是好消息。儲蓄率提高1.5%每年能為家庭儲戶帶來額外7000億元的收入,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1.3%。這將會促進消費,而政府正希望刺激消費,以促進增長。

另一方面,企業投資和利潤增長可能放緩。隨著銀行提高貸款利率以維持利潤,中國企業借貸成本可能會上升。——歐樂鷹(Tom Orlik)、Francis Wing Fu Chan;譯叢楓

彭博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專注於研究中國、日本、南韓的經濟問題,著有《透視中國經濟指標》(Understanding China's Economic Indicators)一書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34
4招助你加快儲首期!作者 TEXT:韋寶

由網絡文章改篇而成嘅短片「公屋.居屋.私樓」之所以熱爆互聯網,係因為呢條片道出咗男生嘅慘況──買樓問題。其實想擁有一層樓,最大嘅問題都係首期,咁到底有咩方法可以令你哋更快儲到呢筆錢呢?
1.     減少聚會
有朋友真係為咗慳錢買樓,差唔多成年都無約過朋友,CG!當然唔鼓勵大家完全斷絕社交生活,但減少約朋友,又或者大家聚會時揀啲平啲嘅餐廳,都係可以儲到錢嘅!
2.     擺酒vs旅行結婚
其實好多人都喺結婚之前掙扎於擺酒定買樓,因為大家嘅儲蓄一旦用咗喺擺酒,就俾唔到首期。當你處於呢個二揀一嘅情況,如果你屋企人唔介意嘅話,就不妨選擇旅行結婚,咁就可以省卻酒席、禮服、租車、化妝等等嘅費用啦。
3.     慳得1蚊得1蚊
唔好以為首期要幾十萬,慳一個幾毫就無補於事,好多人啲錢都係咁樣慳返嚟。大家不妨參考:小小的慳錢大法!
4.     適當投資
唔少人都因為驚投資有風險而選擇唔投資,而低風險嘅投資又嫌太少,所以「費事搞」。其實當你儲咗幾年,啲錢都係得咁多,你就會發現,就算低風險投資所得嘅回報總比零增長好,所以唔好嫌麻煩啊!而低風險投資包括iBond、人民幣定期等。
(關於投資,當然要自己做足功課,同諮詢專家意見啦。)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36
層壓式拍賣網湧現

【本報訊】以點數競投產品的手法,近年湧現於層壓式拍賣網站,其中一個主要拍賣名牌手袋、名錶和電子產品,標榜成交價一超過原價一半價錢的拍賣網站,遭不少網民質疑是騙局,一名曾被游說入會的網友向記者稱,買家須先付9,000多元開戶口,一個戶口可獲2,000點,每bid一點,拍賣價即上升0.01美元,直至有買家點中公司訂立的價位,該買家就能以低於原價50%擁有產品,他購入後再在市場轉售,即可賺取差價。

有人投資10多萬元同時,買家每日在拍賣網消耗20點,即可獲140元回贈,100天為一個循環,屆時可獲14,000元。若用戶介紹朋友入會,即獲2,500多元獎金,若朋友再介紹下線,用戶更可獲派獎金,情況猶如層壓式推銷。該網站上載大量成功bid到產品的用戶相片,包括內地及外國人等,但有不少網民指,其家人終日沉迷於此網站,更投資10多萬元,擔心受騙。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39
在港創業最易變億萬富豪

英國智庫「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研究全球一千名白手興家、身家最少十億美元(七十七億五千萬港元)的企業家,發現香港是最易孕育億萬富豪的地區。英國傳媒根據該智庫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總結成為億萬富豪的三條秘訣是:移居香港、從頂尖大學獲博士學位、在英式法律制度下工作。

  「政策研究中心」根據《福布斯》的富豪排行榜,分析了約一千名世界頂級創業富豪,他們都透過創業賺得最少十億美元,即所謂的「超級企業家」。研究發現,稅率低、規管少、擁優秀學術機構及英式法律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對於孕育超級企業家最有利,香港為佼佼者。

  報告指香港每一百萬人口就有二點八三名超級企業家,比率是全球最高;以色列居次,每一百萬人口有一點八名超級企業家,美國約一點三名,與瑞士相若,新加坡緊隨其後。美國創業者比西歐多四倍,也比日本多三倍。在某些國家,例如芬蘭和斯洛伐克,超級企業家的數量是零。

  研究發現,超級企業家一般都受過良好教育和格外聰明伶俐,美國億萬富豪企業家只有百分之十六沒有學士學位,自僱人士或受薪工人沒有學士學位者,多達五成四。美國超級企業家擁有博士學位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五倍。美國超級企業家有三分之一是從美國最優秀的十四所大學畢業,一般人卻只有百分之一。

  報告作者桑安達吉(Tino Sanandaji)說:「在一些國家,例如法國,富豪們主要繼承財富,但在英國,由個人獲取財富的百分比較高。低稅率和倫敦作為金融中心是原因之一,但擁有知識中心,如牛津和劍橋大學等也很重要。」香港多所優秀的大學,應也對香港的創富作出重要貢獻。

  數據分析顯示,實施英式法律的國家出現超級企業家的機率,是實施其他種法律的二至五倍。另外,超級企業家們除了積聚個人財富,也為數以千計人創造就業機會和財富,而超級企業家多的地方慈善事業也較多。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41
人民幣近月為何貶值?

【晴報專訊】人民幣從二零零五年起,除在金融海嘯出現後的一段時期外,基本上在穩定緩慢升值,至今其兌換美元匯率,早已升了三成有多。但在今年二月開始,人民幣的升勢似見逆轉,兩個多月內貶了百分之三點五左右。究竟近期的貶值是暫時性還是較長期的,頗引人關注。
眾所周知,人行對人民幣匯率有最大的話語權,但人行不見得會置市場力量於不顧。若市場環境剛好有利於人民幣升值,但政府卻反要將它貶值,經濟代價也能十分巨大。在今年二月,中國出現甚為罕見的外貿赤字,而且高達二百二十九點九億美元,匯率的確有下調壓力。在資金市場方面,去年美國開始實施量寬退市政策後,世界各新興市場的匯價頗受衝擊,而人民幣已是企得較為堅挺。其實中國雖有外匯管制,但利差交易(Carry Trade)並非無法進行。投資者可在利率較低的地方借來資金,再購買人民幣賺取較高的利息,而其穩定升值的匯率又可使回報增加,不少香港人都有這樣做。但美國退市,卻可使資金部分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回流到美元,此種市場力量,力可構成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升值太急 銀行穩定性受影響
不過,此等市場壓力也不見得真的很大。二月中國雖有貿赤,但一月及三月都有貿易盈餘,今年首季,中國仍有一百六十五點九億美元盈餘。在外匯儲備上,大半年來中國仍有增無減。今年頭三個月,外匯儲備每個月都有增加,三月份的外儲,已達三點九五萬億美元,比去年十二月增加了十二點六八億美元。可見,市場並無多大壓力要人民幣貶值。我們可再用購買力平價看此問題,6.2元人民幣的購買力仍遠高於1美元,反映長期而言,人民幣升值空間仍然存在,但動力應比以前弱了不少。
既然如此,人行似乎是利用市場力量而把人民幣的升勢暫時扭轉。為甚麼它要這麼做?
第一,中國擁有三點九五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若這些外幣資產只懂貶值,中國的銀行體系帳面上必會蒙受損失,若人民幣升值太急,銀行的穩定性也受影響,所以人民銀行有誘因容許人民幣貶值。
第二,我們可假設中央政府有意願使人民幣最終可自由兌換,甚至變成國際上的儲備貨幣。後者對中國大有好處,因為等於開動印鈔機,境外人士也願意以有價值的貨品換取一張張印出來無使用價值的人民幣。但倘若投資者都是一面倒的相信人民幣只會升,不會貶,那麼湧入的資金又會太多,從而推高人民幣的發行量,這會造成通脹,對中國不利。因此,中國若計劃最終開放外匯市場,需先消除人民幣只升不跌這一心理預期。現在把人民幣貶值,樂觀的看法是可把它視為市場將更開放的戰略部署。若此說屬實,也可視貶值是配合自貿區策略的一部分。
內需不振 增出口穩經濟
第三,世界經濟環境依然是隱患處處,求人不如求己,中國政府頗希望內需能有所增加減輕對外貿的倚賴。但內需增加的步伐是否能足夠抵銷外貿盈餘下降,使到國民生產總值保持良好增長,從而使失業率不會太高?這是不易肯定的事,而將人民幣貶值,正是一防範工具。經濟結構改革若進行順利,內需增加不錯,便不用這麼靠外貿盈餘,但若內需不振,無奈下人民幣貶值,從而增加出口,仍是一可考慮的政策。
在柏克來加州大學任教的一位朋友艾根格連(Barry Eichengreen)最近撰文分析指出,我們仍無足夠數據確定人行將人民幣貶值的目的何在。但若我們見到貶值只是暫時性的,則上述第二點管理預期的可能性便較大。如人民幣是持續性貶值,那麼第三點理由便較重要,經濟結構改革,可能不是很順利,艾兄此言甚是。
(本欄逢周一、五刊登)
撰文︰雷鼎鳴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43
逆向投資基金欲從中國股市掘金 2014年4月25日

《華爾街日報》-當多數投資者都在遠離表現不佳的中國股市時,亞洲最大的本土基金公司之一惠理集團有限公司(Value Partners Group Ltd., 簡稱:惠理集團 )卻在計劃推出一隻反其道而行的基金,專門投資不受青睞的中國股市。
聰明的投資者開始拋售中國房地產
http://cn.wsj.com/big5/20140423/bch083303.asp
觀點:中國經濟減速是投資良機?
http://cn.wsj.com/big5/20140325/and173034.asp
破解中國股市與經濟缺乏相關性之謎
http://cn.wsj.com/big5/20140113/col140503.asp
「滬港互通」之美未及傾國傾城
http://cn.wsj.com/big5/20140411/ASW154303.asp
2014中國股市看點:乳品、網遊和電影
http://cn.wsj.com/big5/20140110/rec175847.asp
當多數投資者都在遠離表現不佳的中國股市時,亞洲最大的本土基金公司之一惠理集團有限公司(Value Partners Group Ltd., 簡稱:惠理集團 HK:0806-0.20%)卻在計劃推出一只反其道而行的基金,專門投資不受青睞的中國股市。
惠理集團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一只基金,以便大舉買進煤炭、鋼材等題材的股票。自從中國開始強調污染問題並把矛頭指向高耗能的重工業以來,這類股票一直大幅下跌。總部位於香港的惠理集團目前管理著105億美元的資產。
惠理集團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長謝清海表示,這類股票的跌幅過大,以至於可以考慮買進這些存在深度價值的股票。惠理集團可能考慮為這只基金籌資至少5,000萬美元。
在謝清海看來,存在投資價值的類股還包括汽車和發動機生產企業以及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政府打壓影子銀行的措施令房地產開發商類股遭遇重挫。影子銀行業覆蓋了與傳統銀行業並存的廣泛融資活動,並且在近幾年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大資金來源。
由於企業盈利情況乏善可陳,過去四年來,基準上証綜合指數累計下跌了37%。作為主要的市場參與者,中國國內投資者在經歷了投資股市的挫敗後撤出資金,轉而將資金投入利潤豐厚的房地產市場和理財產品。
惠理集團今年也陷入困境,截至上周四,該集團旗下投資A股的旗艦產品惠理價值基金(Value Partners Classic Fund)下跌了6.1%,大於同期MSCI明晟中國指數5.1%的跌幅。而自1993年以來,該基金的平均年回報率達到16%。該集團採用了價值投資法,專門挑選估值偏低的股票。
謝清海說,過去幾個月,惠理集團經歷了非常艱難的時期,但對於投資中國股市,價值投資法可謂利大於弊。
最近他表示,他已經開始看到轉變信號。他說,自3月下半月以來,有跡象顯示表現強於大盤的股票(如人們過去非常青睞的互聯網類股)現在相對於他們正在投資的價值型股票來說正落於下風。但他說,他不知道這是新的趨勢還是曇花一現的走勢。
現年60歲、馬來西亞出生的謝清海與其合作伙伴葉維義(V-Nee Yeh)共同創建了惠理集團,後者還創建了不良資產管理公司Argyle Street Management,同時是對沖基金捷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heetah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主席。謝清海計劃在五至十年內使惠理集團旗下管理的資產增加至200億-300億美元,同時繼過去幾年在中國大陸和台灣擴展業務之後在新加坡再開設另一處辦公室。
公司還在為該反向策略基金尋找銀行股投資機會,中國的銀行股已因有關經濟放緩將帶來更多壞賬的憂慮而紛紛下挫。
謝清海說,由於市場擔心中國將出現硬著陸和不良貸款規模激增,銀行類股股價已低於賬面價值。但他說,他們的研究團隊發現,即便不良貸款比例上升至10%,也已經被股價所消化,而現在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比例仍僅為2%。
他說,此外還有出口領域的傳統型公司。它們中有很多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倍受青睞,現在遭遇重挫。
謝清海說,人們認為出口商不是完蛋了就是快要完蛋了,或者都遷往孟加拉國了。他說,有一些出口商經營得非常好。
謝清海沒有具體透露新基金將投資哪些個股。2009年年底以來,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簡稱:工商銀行 HK:1398-1.49%)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簡稱:建設銀行 HK:0939-1.12%)這兩家中國最大的銀行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價格分別下跌了24%和16%。這兩只股票目前的價格基本與2014年的預期每股賬面價值(即淨資產價值)持平。
謝清海說,長期來看,目前中國的投資機會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過去20年,中國股市的表現令許多投資者失望,股價未能反映出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
謝清海說,中小型企業或者私營企業的盈利情況不錯,這些公司創造了就業機會,並獲得了高回報,但許多這樣的公司還沒有上市。
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前推行的經濟改革將允許更多私人領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例如醫院運營商和藥品制造商等。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企業將面臨提高營運效率的壓力,這意味著儘管銷售增速放緩,但利潤率將提高。
謝清海說,未來的前景非常光明。
撰稿﹕華爾街日報 Fiona Law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47

20100508 OurRadio神秘之夜 金融刺客 x OurRadio神秘之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OpGluCTN2A

主持:林紀陶、梁錦祥、何故 嘉賓:黃洋達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13:48
荷馬學人集中產消失的國度 iMoney – 2014年4月30日

前兩期本欄提到美國貧富懸殊日趨嚴重,最富有的1%人所擁有的財富比例,已比1920年代經濟大蕭條前的繁華盛世時還要高,創下歷年最高紀錄。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的最新著作《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提出,美國在1977至2007年間的國民收入增長中,最富有的1%竟然攤分了其中的60%!而英國、澳洲、中國、印度等都出現貧富懸殊惡化的現象。根據CNBC最新報道,2014年全球85位最富有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就比最貧窮的35億人口的總資產還要多。因此,實質薪資停滯、所得分配不均,將導致中產階級快速消失。

貧富不均打擊資本主義
Piketty研究指出,全球主要工業國家近幾世紀的資本報酬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代表新增的經濟成果,流向打工仔工資的比率減少,也就是財富增加大部分是進了富人的口袋。Piketty提到貧富差距本身並非不能接受,因為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間的資本報酬率都比經濟成長率要高,只是政府必須有良好的稅收,以及激發個人的創新並創造財富。
依據當今的現況,Piketty預估未來全球貧富不均的情況仍將持續惡化,若資本報酬率長期大幅高於經濟成長率,遺產繼承這源於過往上代的財富,成長速度也會快過源自工作創造的財富。這會衍生出甚麼問題呢?資本主義社會就是要讓最有創新的人才爬上高層,才可讓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處於最佳狀態,反之若靠財富繼承的人一直位於社會的最上層,未來勢必對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所代表公平與正義的價值觀造成衝擊。

正當各發達國家都面對此大難題時,上文提到歐洲的丹麥、挪威在國民平均生產上能和大國看齊的同時,貧富懸殊的情況卻能控制在低水平。究竟她們有何板斧可以給其他國家借鏡呢?其中丹麥社會福利制度之完善,更是歐洲各國之中的佼佼者,除了免費大學教育和全民健康保險外,還包括政府資助的各種託兒照顧、學生津貼、失業救濟金、提前退休基金、老人長期照顧等的計劃。當然福利背後是很重的稅制支着,而難得之處是富人也願意接受此安排,相信原因是國民素質較高,社會和諧是首要(Priority),加上最有錢的富人也享有一樣社會福利及豐厚的養老金,可達公平一致。

富人加稅可致社會和諧
所以,改革稅制看來是無可避免,關鍵在於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富人)怎樣取得共識。耶魯大學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眼看美國情況已趨嚴峻,建議必須採取行動,在其所規劃的應急計劃中,特點是稅制和貧富懸殊指標掛鈎:建議政府修改稅制,扣除通脹因素之後,若未來貧富差距嚴重惡化時,將自動對富人加稅,除了調高所得累進稅率外,並搭配少數的財富稅,另方面也可調高中產階級的免稅額,才可能改善貧富懸殊。這項改革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因為對富人而言,目前還不會馬上加稅,且富人本身也能明白,過去幾千年的歷史經驗顯示,若經濟階層只剩下富人與窮人兩種,代表當代的社會可能隨之崩解,而這更是富人更不願意見到的情況。

建議的另一可取之處是在於改變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當資本家Internalize(內化)這新稅制後,他們也有很大誘因不令貧富懸殊惡化下去,打工仔的待遇得以改善,階層之間的矛盾得到化解。香港或可考慮仿傚,融入香港當前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作者:荷馬學人

兩位識於微時的「七十後」金融界精英,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黃元山在紐倫港打滾投行11年後,現轉投評論和慈善工作;另外一人完成博士學位後自組對沖基金。他們期望運用經濟學的思維,透視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20:38
股神巴菲特兒子彼得創業 向父借錢遭拒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股神巴菲特兒子彼得(Peter Buffett)近日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表示父親從小對自己嚴加管教,希望他能靠雙手解決問題,二十多歲時曾向父親借錢做生意,被父親一口拒絕。

清除記錄姊欲翻新廚房 求助亦碰釘
現年五十五歲的彼得在訪問中提到,年輕時自己與姊姊曾向父親尋求在財政上幫忙;姊姊希望翻新廚房,自己則想創立音樂事業,但都被父親拒絕,反而叫他們直接向銀行借貸。彼得稱明白父親心意,是藉此教導他要用自己能力解決問題,是愛和尊重的表現。彼得遂向銀行借錢,創立自己的事業,並努力工作還債。

彼得形容父親的教子方式令人欽佩,但有點兒瘋狂;他認為金錢對父親並不是最重要,金錢只是商人的成功指標,代表父親有才幹。

他又指,若年輕時繼承一大筆遺產,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幸而早年他繼承其母遺產時,僅得一小部分,其餘的遺產在他變得思想成熟時才獲得,令他有動力工作下去。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3 20:44
非公開集資 投入私企牟利

私募基金被視作等同於私人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資金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募集,有別於公開募集資金以投資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

內地的金融交易市場急速發展。
所有股東均為合夥人一般情況下,私募由於其股東組成接近私人公司,故大多採用有限合夥制,即所有股東均為合夥人。較為人所熟悉的私募基金操作及牟利方式,主要是透過入股增長潛力不俗的私人企業控制性股權,藉而改善該企業的管理效率,以提升公司的價值。一般而言,私募基金持有一項投資的年期高達三至五年,甚至更長。
私募基金有多種退出投資及獲取回報的途徑,包括讓入股的公司上市,然後伺機售股套現;出售入股的公司;尋求合併的機會;或讓公司的管理層回購股份等。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4 21:22
【荷馬學人集】為何你會在高位入巿 iMoney – 2014年5月13

受戰後嬰兒潮影響,預計本港在2018年將面臨退休潮高峰期,屆時將有高達30萬人陸續離開就業市場。亦即代表,本港部分企業(或家族事業)需傳承第二代後人,這班富二代接班人年齡可能是「七十後」,甚至是更年輕的「八十後」。

華人家傳的想法和美國有點不同。對於不少華資家族企業來說,企業就是家族皇朝,千方百計都是想家族企業千秋萬代;相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一個奧運冠軍得獎者的兒子,絕不會自動成為下一屆的奧運冠軍。企業選擇最高領導人時,也應該是以能力作為指標。這個看法,相信會獲不少投資者和股東支持。

假設接班人選擇退出管理層,甚至把家族生意賣掉,如何保持家族資產當然是一大學問;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Return Target」(回報目標)的問題。

兩條路追求回報
Return Target有沒有用?當然有。錢不是無限的,但「使費」卻可以很大,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裏,「坐吃」都不會「山崩」,條數當然要計算清楚。但在現時這個低利率環境裏,有Return Target可以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假設Return Target是在之前息口環境較高的時候定下來的,到了現時息口低的日子,投資者要找到符合Return Target的機會減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接受投資可能低於Return Target;二,就是Reach for yield(追尋回報)。

當大部分主流資產的價值已經被炒高,又或者息口孳息率極低,要拿到更高的回報(例如符合Return Target),投資者便可能會找一些更冷門(例如樓市高峰時期的車位)、平常少人留意到投資項目、更複雜的結構產品、更有故事性的投資機會(例如賣長遠憧憬的能源和科技行業),這些都是一些Reach for yield的行為;換句話說,投資者會被迫找一些平常不會碰到投資項目。

除了家族基金可能會Reach for yield之外,歷史上常見的例子,包括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它們共同的地方,就是有未來的負債,需要用資產達到Return Target,才能有條件兌付。

基金管理打份工
Reach for Yield的問題是,投資者選擇這些較高風險的投資時,正正是它們回報最低的時候(雖然比其他投資更接近Return Target);而且,投資者承受額外風險的回報(Incremental risks versus incremental returns)也是最少的時候。最有趣是,這些投資,可能是同一批投資者,在息口環境較高的時候,選擇敬而遠之的,卻正正在最不該買的時候,大手入市。

如果Return Target是不少機構投資者僵化的規定,那麼Reach for yield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基金管理者的Principal agent problem的一個表現(簡單來說,基金管理者只是「打份工」,只要達到Return Target便可,Reach for yield這類投資,如果是用他們自己的錢,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作者:黃元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4 21:37
【荷馬學人集】睇唔通 讀唔識 iMoney – 2014年4月23

文憑試(DSE)中文科作文題目,一條「必要的沉默」引起社會熱烈討論,更引發本港通識教育問題!今日筆者都想談談「通識」,但限於金融方面,過往筆者經常參與金融論壇及投資講座,發現很多投資者甚至連基礎理財(如儲蓄、信用卡還款)都是「睇唔通又讀唔識」。
財經通識不多人識

試過在某投資講座上,一名40幾歲女士舉手發問:「現時恒指約20000點水平,若大市再升10%,即恒指會見幾多點?」順帶一提,該女士亦是從事金融行業的。

坦白說,筆者認為財經通識,肯定是全球最急需惡補的領域,包括減少負債、每月還清卡數、減少開支增加儲存、定時定額供款投資、使用低收費的ETF等等。事情非常簡單,卻往往「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事實上,通識的意義,在於學習獨立思考、發掘個人自主性、培養批判思維,繼而發揮個人創造性。在金融世界裏面,股市升跌之間,散戶輸贏的頃刻,都存在不少盲點,今日恒指升,明日恒指跌,大家都不能只看表面數字變化,忽略其背景因素。其實恒指升10%跌10%又如何,重點是你要知道背後推動升跌市的原因,如何掌握適當的投資工具及投資策略部署,這些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分析力、想像力。

批判思維才叫通識
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是「趨勢跟隨者」(Trend followers),但是最成功的投資者,不少都是Contrarians(逆向投資者)。很簡單的道路,當大部分人都覺得好的東西,通常是因為這個項目過去的表現非常好,現在的價錢自不便宜,因為大部分人都會預期這個投資的前景,會比現價所反映的更亮麗。

當你自對方的手上,把他持有的股票買過來的時候,定義上,你已經跟他的思維相反了(逆向)。做逆向投資者難度非常大,除了要有獨立思考、經驗,也要足夠的心理質素。當市場動盪的時候,要徒手接這把「Falling knife」,需要超強技巧;但若然大風雨已過,一切復歸平靜時,又何來會有筍貨?再者,若如機構投資者般要大手的買上去,難度也更大。(動盪的時候,成交通常很少。)

通識教育就是教我們透過思考,站於不同立場去爭辯事件的好壞處,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同時從中找出盲點。筆者記得,以前於芝加哥大學讀書時,要讀非常多的外國典籍,例如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馬克思(Karl Marx)、柏拉圖(Plato)等著作,涵蓋古典文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而並非如今天的中學、甚至是某些大學的通識課程,只要學生讀報紙新聞,了解表面的皮毛,卻不是從一個宏觀和抽離的理論框架中,追溯歷史的前因後果。

作者:黃元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4 21:45
【荷馬學人集】寶物尋歸底iMoney – 2014年4月16

環顧坊間評論和買賣股票,最常見的錯誤是「直線思維」方式,例如:
1.「 這是一間好企業,前景秀麗,買這隻股票一定賺」;
2「. 這是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盈利必然會上升,一定要買這些股票」;
3「. 展望未來,經濟疲弱,通脹升溫,應該把手上的股票沽清」;或者
4「. 這間企業的盈利會下跌,由於行業的競爭環境更激烈,要沽」等等。

但現實上,如何能擺脫「直思維」的邏輯,進深一步的探究(姑且稱之為「進深思維」),則同一個情況會有不同的投資決定:
1「. 這是一間好企業,前景秀麗,但由於市場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間無敵的企業,瀰漫着一股『有買貴冇買錯的心理』;其實這企業是好,但非無敵,因此現在的股價已經完全脫離現實,被炒得太貴,沽」;
2「. 這是國家政策扶持的行業,盈利必然會上升,但市場所有人都對國家政策的不變性有太大信心,忽略了政策風險,沽」;
3「. 經濟前景不妙,但市場已經進入恐慌性拋售,買」;
4「. 這間企業盈利下跌的幅度,會較市場預期為少,應會出現正面的驚喜,買」。
找出實際落差贏面更高

「進深思維」就可能要有多重的考慮;例如,市場估算的結果,和自己的看法,相對之下,哪一個可能性會更高?為甚麼?市場估值是否已經反映了當中預期的落差?市場的情緒是否過於樂觀?

歸根究柢,投資並非看概念,而是,衡量市場對前景預計(Expectation)的精確性,亦即是市場的預計和未來實際境況的落差(Differences between market expectations and actual results)。

另外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通脹時期應該買iBond(或其他的通脹掛鈎債券)」。這句說話是錯誤的。二手市場的iBond(或其他的通脹掛鈎債券)已經price-in了未來通脹的預期(放映了在價格上),iBond是否一個好的投資,關鍵是市場對通脹預期(相對於未來實際環境的機會率)是否過高或者是過低;如果是過高,沽iBond。相反,如果預期過低,才買。

當然,目前價格反映了市場預期,這個市場預期,會受到資料和情緒影響,投資第一課,是學習「進深思維」,關鍵是懂得比較市場預期所反映出來的價格,和未來實際環境出現的機會率,從中找到某些偏差而尋寶。

作者:黃元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8 20:37
Loser's Game

各國政府推動環保節能是大勢所趨,雖然清潔能源只佔全球能源約2%,但是卻佔每年全球能源增長的其中一半,潛力不容低估。以美國為例,政府設定「2035年美國80%電力來自清潔能源」的總體目標。中國方面,於「十二五」規劃推出一系列環保節能政策,並將環保產業列入「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之一。

新能源投資考起矽谷精英
現時不少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 VC)都視內地清潔能源為未來一個快速發展行業,現時全球約20%的創投基金集中於清潔能源項目,不少以前專注IT行業的VC人才也轉到這方面發展。然而,同樣是創新科技,IT和能源創新的資本結構不同,使不少矽谷精英損手。傳統投資IT賴以成功的J-Curve,能借助IT行業本身的營運槓桿(Operational Leverage),再配以全球化的規模效應,一擊即中後便本少利大;但相反,能源行業不單前期的資本投入大,而且往後的擴展仍然依賴資本投放,於是相對的槓桿效應減低。另方面,一些低技術含量的環保節能產業入場門檻低,致使供應過多,產能過剩;這個問題不單是中國獨有,之前美國政府扶持下的綠色經濟,也造就了不少沒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避免誤踩投資地雷,可能比找一個常勝將軍更重要;有些投資專家形容投資,其實是在玩一個「Loser's Game」,而非一個「Winner's Game」。甚麼是「Loser's Game」和「Winner's Game」呢?

避免失誤比打致勝球重要
這其實是應用了網球比賽分析的用語。根據Dr Simon Ramo所寫的《Extraordinary Tennis for the Ordinary Tennis Player》,Ramo認為由於專業網球手的準繩度非常高,勝利的一方,就是那個能打出最多最「刁鑽」Winner Shots的人。不過,非專業網球手對壘的時候,贏的一方通常是打出最少失誤球Loser Shots的那一方。

把這個網球比喻應用在金融投資方面,不等於說, 專業的基金經理要打Winner Shots,而其他人就打Loser's Game;不少成功的專業投資者認為,就算是專業的基金經理,其實都應該打Loser's Game的;簡單來說,就是要避免失誤,而避免失誤,比打出一球Winner Shot更重要。打Loser's Game,是因為投資市場上,有太多事情會發生,超越任何專業或非專業投資者的控制,不像在專業網球比賽中相對掌控較高。投資者只要避免失誤,比對手長命,就算找不到Winner Shot,也可以拿到不錯的回報。

其實,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有一個相類似的運動投資比喻。他認為投資就像打棒球,你並不需要每一球也揮棒打球;投資甚至比棒球更好,因為棒球3次不揮棒就要出局,但是投資者可以再慢慢等。避免失誤的另外一個做法,就是只挑那些你非常有把握打的那幾球來打。

作者:黃元山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16 18:17
投行愛聘運動員的原因

朋友想送孩子到國際學校,認為競爭少一點,讓孩子輕鬆一點是好事。不少如我這樣的中產父母都不喜歡孩子壓力大,認為小孩快快樂樂就好。所以現在有很多標榜沒有功課,考試沒有名次的新派學校。

而提供「西方」活動教學的國際學校更讓不少父母費趨之若驁,不但要大費周章才能考進,所費也不菲。在不少父母眼裏,競爭和要強好勝、不擇手段關聯蠻大,有相當的貶義。縱然接受的,也不過認為競爭是小孩長大後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而已,雖然不好,但是早點適應,打打預防針也好。如果不是認為競爭腐蝕心靈,也不過覺得競爭是「必須面對的惡」而已。Bronson and Merryman的《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一書對這個問題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

競技中保持體育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謙厚有禮,是否就代表競爭是壞事呢?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說:「君子不與人爭,如果一定要說有,除非是在舉行射箭比賽(古有射禮),比賽前,雙方互相作揖敬禮,纔陞堂開始比賽,比賽完之後,又互相作揖纔退下,勝負已定,勝者又向敗者作揖敬禮,請他上堂飲酒受罰,像這樣有風度的競爭,纔可以稱得上:君子之爭。」)注意這兒的重點是禮。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遵守規則,服從法律。

運動比賽中當然要追求勝利,但是從古希臘的奧運會開始,到現代的足球比賽,勝利都不是唯一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以競爭作為基石的市場經濟,和如足球等現代運動,都同時起源於英國,並不是純粹偶然的事情。

很多人以為自由市場就是放任、甚麼都不管,但是看看自由市場的主要代表國家美國和英國,都是法律繁複但精嚴,監管嚴謹的地區。這也是為甚麼世界貿易和金融交易,連法國銀行和德國公司交易,所簽訂的合約也標明以英國法為準。單單一部公司法就有上萬頁佶屈聱牙的條文和相關重要案例。同樣地,如果足球比賽沒有執法嚴明的球證和相關明確的規則,也就與群毆無疑。足球中不單是明顯犯規,連不君子行為(Unsporting Behaviour),也可以被黃牌警告,可見自由主義的發源地英國發明的運動,絕沒有隨意胡來的部分。

甚麼是重點也可以看看不同地方喜歡的小說角色。譬如小說《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它在英國的主角是打球厲害、勇氣可嘉,但是實在不算聰明的哈利波特。在亞洲地區,如香港和內地,人們喜歡的主角是聰明漂亮的妙麗(Hermione)。對於英國人來說,有勇氣參與競爭,在競技中保持體育精神,捨命爭取勝利,但是行為依然君子,不利慾熏心,絕不為求勝利而不擇手段,才是西方精神中的真正領袖人物。

不喜歡甚至認為參加運動競賽是浪費時間的香港父母,應該要考慮一下為甚麼要讀國際學校。這兒有兩個重點︰
一、主動參與競爭。這是勇氣的表現,臨危授命的氣質。
二、遵守比賽規則,在競賽中毫無保留,拼命往前,但絕不陰險。這兩個優點,遠比頭腦聰明或其他天資重要,是能服眾領袖必須具備的優點。

經歷失敗是最好磨練
競爭對性格的培養是好是壞,重點要看進行競爭的框架。如果是甚麼手段都可以,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如索馬里的民兵、文革時代的紅衛兵,那必然是毫無好處的事情。如果是在制度良好的情況,如矽谷、華爾街、倫敦的律師行業、巴黎的時裝業等,都可以帶來高速和優質的創新和增長。所以重點是培養小孩如何有體育精神地競爭,而不是避免競爭。

體育競技的另一個好處是會經常輸。輸得起,輸完以後再努力,是每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光靠讀幾句「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甚麼作用,要在實際的事情上經歷失敗的痛楚,然後學會重新站起來。成本最低的鍛煉方法,也就是對小孩的前途打擊最少的,就是各種競技比賽,無論是體育運動還是朗誦、音樂和考試。這是為甚麼很多投資銀行會僱用運動員而不是金融畢業生的很大原因。

考試也是競技的一種,同樣可以用來鍛煉孩子的性格。這個過程為甚麼如此受人詬病,最大的原因是家長對待考試的態度。讀過書以後,連去考試答題目的勇氣都沒有,都覺得是承受不了的壓力,長大了以後如何面對比考試大得多的挑戰?所以考試必須,而且要經常考,讓學生學會時時刻刻接受挑戰,正如運動員經常參加比賽,並不是一年才去比賽一次。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考試,也就是競技的真正目的。運動員希望在比賽中勝出,就要好好檢討自己每一個動作,改善自己。也要鍛煉出優秀的臨場素質,不因為比賽而緊張。

世界上沒有多少場比賽像奧運會或世界杯那樣重要,一個運動員輸掉一場比賽不是天塌下來的事情。同樣地,小學二年級上學期中期測驗的成績,也真的不會影響孩子一生。教導學生如何去通過競技和考試去誠實地面對自己,如何去承受失敗,如何再接再厲,才是考試和競技真正的重點。

「志在參與」不是空話
一場比賽如果只會輸,或者不費力氣也會勝利,就沒有競技的成分了,參加的人也學不到東西。同樣地,如果考試永遠都是最後一名,或者不讀書也拿A,也沒有意義。我的簡單法則是,全力以赴時,應該有25%的機會率讓人注意(以考試來作為標準,就是全班前10名左右,老師會記得的學生),和50%的機會比上一次好,這就是適合自己的競賽。

所以另一個大問題是家長為孩子挑選了錯誤的學校。正如我現在一把年紀,不會參加香港青年代表隊羽毛球比賽一樣,普通的孩子去了非常優秀的名校也只會是壞事。為孩子挑一個適合他們競爭的環境,讓他們必須全力以赴,會成功但是也會失敗的地方,就是適合他們的好學校。為了你的孩子,不要削尖了腦袋進不合他們程度的名校,也不要為了自己的虛榮讓孩子進精英班。

競爭讓孩子和年輕人學會如何接受合理的框架,如何在這種框架下全力以赴,接受結果,但從不氣餒,不怨天尤人,是每一個正直的成年人必須學懂的東西。我認為競爭很好,競技比賽和考試也是好事,重點是我們通過這些事情教孩子甚麼。我們讓小孩學足球籃球,從來沒有認為他們真的會去踢世界杯或打NBA。

同理,學點物理化學也不會拿諾貝爾獎,和很少人真的成為科學家。小孩在踢足球時必須盡全力,在讀書時也必須勤奮用功,但是內容並不見得是主題,過程可能比甚麼都重要。為人父母和師長的,不應該把「志在參與」當做一句空話。


撰文:王澤基
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投行高層,兼香港中文大學應用金融學教授,逾十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6-18 11:37
股民小心   

睡獅醒了,龍騰了,中國人有錢了,中國公司不只上市了,還去境外上市,上到美國去了。
西方許多經濟學家不明白,中國人為何能在數十年甚至短短幾年間,便成功積累如此龐大的資金?很簡單,一句到尾: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公司在國內上市,可執行自己那一套「中國特色」,反正外國人也看不明白。問題來了,中國公司去了境外上市,就要收起「中國特色」的一套,儘管中國人不喜歡資本主義那一套,但在資本主義國家上市,這就必須遵守了。

且不談甚麼深層次問題,最起碼要有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核數。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國內的上市公司裏,充斥造假帳、貪腐、行賄、操控、挪用等見不得光的非法手段,只有身在此山的人才能洞悉先機,大陸小股民往往出事了才知道「中伏」,深受其害。如今中國公司到境外上市,要遵照世界通行的會計制度辦事,但如果一個唔小心被發現造假帳,那怎麼辦?

大概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近日中國財政部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國內在境外的上市公司,其財務審計由內地會計師負責。消息一出,包括香港的會計師在內,人人大為錯愕,擔心少了一個工作地點,勢必造成一部分會計師、核數師失業。此議到底是好是壞,見仁見智,總之,股民小心啊!

于燕平 前御廚

作者: 道非道    時間: 2014-6-20 01:39
簡单嚟講,即係要以相反心態嚟買,但係相當難做。
即如買莊閒咁,明明大家睇好要買莊,但要你偏偏買閒得唔得先?
只有一個心態就係你要故意去輸錢裹陣時先得,但係上天却會往往唔畀你輸。
賭股人應有一種經験,買儭多数跌,但當賣出佢則往往多数昇。好似個天在玩残你咁。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8-26 18:17
108歲投資大師格言: 勿輕信講股佬        

■108歲人瑞投資大師卡恩,自1929年以來經歷無數股市風浪,仍然屹立不倒。         

讓人一夜致富,同時令人瞬間破產,股市總是變幻莫測,美國108歲人瑞投資大師卡恩(Irving Kahn),自1929年以來經歷無數股市風浪,不但屹立不倒,身家更在華爾街股災中翻倍,靠的不是僥倖,而是從無動搖過的投資理念。

卡恩投身華爾街不久,華爾街就爆發史上最慘烈的1929年股災,他早就留意到很多股票都被種種消息炒高至不合理高位,於是問親戚借錢進行沽空活動,成功賺到第一桶金。

切忌借錢炒股
後來卡恩替股神畢菲特的師傅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做助教,深感對方提倡的「價值投資法」才是王道,於是集中買入有潛質但股價被低估的股票,就是這樣在大蕭條、二戰、冷戰以至近年的金融海嘯中屹立不倒。

現在電台、電視及互聯網流行找「股佬」為股市把脈,卡恩認為應關機不用收聽,因為這些所謂專家口中強調的「高沽低揸」,一般羊群投資者根本難以做到,大家只需堅守量力而為的大原則,切忌借錢炒股,「投資者首要任務是保本,辦到後才開始第二個任務,就是從資本衍生出回報」。

英國《每日電訊報》  

作者: GoingUp168    時間: 2014-8-26 18:32
恭喜你播Carmen跟郭博士買1396贏大錢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8-26 18:35
GoingUp168 發表於 2014-8-26 18:32
恭喜你播Carmen跟郭博士買1396贏大錢

Thanks a lot! 因有些是之前買落的.還未歸本.但有信心它會升上.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8-30 22:33
股市升樓市升 梁振英民望跌〈蕭若元〉2014-08-15

今日股市又起120點,接近25000點。我覺得突破已經確定了,在香港經濟衰退期間­,第二季經濟陷入負數,其實這樣並不算是衰退。其實要連跌兩季才算是衰退。我相信第三­季將不會是負數。所以原理上不是衰退,但經濟增長都是很慢。股市終於突破過去三年的悶­局,終於去到25000點,向27000點前進,所以大家要明白股市甚麼都是假,最重­要的是liquidity,即是貨幣供應是怎樣。在過去一個月,流入的資金是七百多億­。而聽說己有三千億,在大陸轉去股票戶口。而之後8月的滬港通通行的時候,是會有點股­票一定會造好的,尤其是大的國企股,他們覺得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是值得買,在這個li­quidity帶動之下,香港的樓市還是會做好。

而梁振英短期內是無法對香港樓市加辣,因為他上次通過的時候,如果加辣先要在立法會通­過。兩年內,立法會都是沒有辦法通過的,所以梁振英暫時是做不到甚麼。而相反這會令梁­振英的聲望下跌。因為公眾唯一覺得他做到的事就是控制樓價。如果控制樓價失敗,他的聲­望必會跌得更加慘,甚至有機會跌破董建華的低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AfM9R95xI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2 19:07
巴菲特教老婆遺產投資

互惠基金領航集團甚少回應資金出入,費事畀人話「吹水」,但創辦人博格爾日前竟然send咗個e-mail畀「股神」巴菲特,讚佢係領航最佳Sales,仲好謙虛話自己作為老闆都只係夠膽認第二,到底發生乜事,令呢位指數型基金先驅、比巴菲特年長一歲嘅投資名宿轉性開金口?

原來巴菲特三月寫咗封信畀老婆,教佢點投資遺產入面嗰舊cash,百分之十買短期國債,剩番百分之九十就買啲收費平嘅標指基金,仲話「識買,梗係買領航嘅標普500指數基金」。

有「股神」做代言人,領航標指基金之後五個月狂吸五十五億美元資金,比舊年同期多近三倍,仲帶挈領航管理資產首度逼近三萬億美元,依家全球十大暢銷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七隻係領航,ETF產品今年嘅吸資能力僅次於貝萊德。晨星(Morningstar)資料仲顯示,領航債券資產已經超越「債券大王」格羅斯打骰嘅太平洋投資管理。


作者: 101    時間: 2014-9-2 21:49
你短短文都係炒番呢,長篇大論我你同你做個總結,係戇鳩。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2 22:14
101 發表於 2014-9-2 21:49
你短短文都係炒番呢,長篇大論我你同你做個總結,係戇鳩。

祝福文

" 祝願所有人類都會明白到只有人類型態生命才具有發展事物和創造事物的功能 ,
  亦只有人類具有分辨是非善惡和傳播知識的功能 ,
  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善用這些特殊功能去昇華自己的人格 ."


作者: meichun    時間: 2014-9-2 22:55
CarmenNg 發表於 2014-9-2 22:14
祝福文

" 祝願所有人類都會明白到只有人類型態生命才具有發展事物和創造事物的功能 ,

希望Carmen網友能吸取101網友的好意,不要再抄習別人的說話。如果想分享,貼上鏈結便可以了。多唸些祝福文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2 23:52
meichun 發表於 2014-9-2 22:55
希望Carmen網友能吸取101網友的好意,不要再抄習別人的說話。如果想分享,貼上鏈結便可以了。多唸些祝福 ...

所post的文章都是網上資料,與貼鏈結有可分別.只讓有興趣的網友看,若不喜歡勿看.
作者: meichun    時間: 2014-9-3 00:34
CarmenNg 發表於 2014-9-2 23:52
所post的文章都是網上資料,與貼鏈結有可分別.只讓有興趣的網友看,若不喜歡勿看. ...

你未結過婚吧?
作者: alanmak    時間: 2014-9-3 01:10
Carmen,

I support you.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finding.  Please keep on.
I have no time to read the newspapers.  Thousands thanks.
Please ignore the nonsense.



作者: linolin    時間: 2014-9-3 05:38
我都支持Carmen網友!!請繼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3 09:52
alanmak 發表於 2014-9-3 01:10
Carmen,

I support you.  

Thanks for your supporting. 其實將有用的資料post上給有興趣的網友,是望大家在投資上多些資訊參考,做到一本萬利.  The posts will be going on.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3 09:52
linolin 發表於 2014-9-3 05:38
我都支持Carmen網友!!請繼續!!

Thanks for your supporting. 其實將有用的資料post上給有興趣的網友,是望大家在投資上多些資訊參考,做到一本萬利.  The posts will be going on.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3 10:1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3 10:29 編輯

借古物鑑未來 孤軍致富路         

時代再轉,投資銀行都是為社會製造憧憬的地方,它不遺餘力地設計出無數金融奇思,催生一個又一個美妙的市場奇蹟。在創新招數、巨額高利引誘下,人人滿懷激情,甚至鋌而走險地追求那個虛幻的「未來」。然而一旦事與願違,卻總有人當事後孔明,警惕投資者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44歲的何思樂,從2000年起買盡股票、黃金、IPO(首次公開招股)、窩輪、美國農產品基金、貴金屬甚至美國鈾礦等。他既無軍師,亦無戰友,全因他早懂得靠手上琳琅滿目的經濟歷史書、珍藏多年的歷代紙幣、債券甚至打火機和銀條中尋求投資方向。手握歷史,他鑑古知今,是自己投資路上的參考,亦是即使輸亦只能怨自己鑽研不精的提醒。

何思樂的收藏路,由千禧年科網熱潮衝至頂端一刻說起。他今年44歲,於澳洲完成工商管理碩士課程,1995年回流香港並一直於電腦界打滾。2000年多隻科網股接連創新高,為他帶來第一桶金。「身懷巨款,才想起學校沒有教導我如何以錢滾錢。」才30出頭的他雄心壯志,不分晝夜翻閱解構歷代股神投資策略的天書,筆不離手記錄重點,集結出一本又一本筆記簿。

眼見黃金價格由2001年每盎斯約270美元升至翌年約310美元,一年間漲幅竟逾14%,這位初哥於2003年決定出擊,以黃金市場作為首份試卷。「我喜歡以真金白銀換取經驗,宗旨是手持兩年生活費,餘下的都用來投資。」結果,當年他以400美元一口氣大批購入的黃金至今尚未放手,每年投放於貴金屬的資金更是有增無減。今時今日,金價已升至每盎斯約1,300美元。明智決策的背後,是寶生銀條和清代馬蹄銀錠予他的啟示。

■何家書房藏着數不盡的中外書籍和海內外公司年報。他井然有序地把閱後感記錄在筆記簿,還收錄不少附帶感想的剪報。     (待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3 10:21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3 10:30 編輯

清朝銀錠尚增值 銀紙不可靠

2001年,由12間附屬銀行及機構合併而成的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成立,附屬銀行之一寶生銀行鑄造的「拾両庄銀條」,純度達99.9%,是何思樂於中銀合併後不久,趕及以2,000元購下的末代珍品,估計至今升值50%。

2006年,他在老撾一間珠寶店購入清代的馬蹄銀錠,當日時值約200美元。有見貴金屬強勁的升值潛力,他將資金重點投向純銀煙盒、金幣和多隻Omega純銀手錶,現在統統存放夾萬內。說時,他正用電子尺和小磅為寶生銀條度高磅重,那是辨認貴金屬真偽方法之一。顯示屏上的長闊高度,以厘米計算並取至小數點後兩位數字,雖因歷代金屬錢幣停產已久而缺乏官方數據,但古幣玩家的參考紀錄,讓貴金屬身價有根有據,成為「假不了」的投資玩意。

順道請教他如何驗偽鈔,他說拍賣場上,即使老玩家亦難以憑網上圖片定真偽,向信譽良好的賣家尋寶就是保證。「外國有專門為破產者清屋的工人,他們會將產物原封不動地放上網拍賣。當中舊鈔票如爛紙,開價一向偏低。」就如桌上四張2008年發行,面值10兆、20兆、50兆和100兆的津巴布韋紙幣,是當今全球鈔票中,惟一將面額所含的阿拉伯數字完全標出的稀品,總購入價不過數百元。「1980年第一代津元面世,幣值升勢洶洶,兌換率是0.68津元兌換1美元。其後國家通脹,新版津元紙幣持續湧入市場,令2006年100萬津元僅能兌換1英鎊;2008年1,000億津元只值一個麵包。」瘋狂印製的鈔票、虛張聲勢的銀碼、屢創新低的幣值,都是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脫節的寫照。       (待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3 10:2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3 10:33 編輯

54年債券逐格搣 遊世界了解動向

發行於1949年5月、共四頁的美國煤礦鐵路公司54年債券很搶眼,何思樂說該年代採礦業發展蓬勃,如今天的太陽能和水力發電,叫人對行業前景滿懷希望,可惜最後還是不敵公路的誕生,行業逐漸沒落。「那些年債主們手持債券,逐年撕出後頁的小格換錢,現今社會連一張實質的債務憑證也沒有,一切變成電子化。歷史重複形式次次不同,但我相信背後道理歷久不衰,探討過程都很有趣。」

經歷過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賠上相等於一層樓的學費,勇士學懂要緊貼全球動態。

何思樂
44歲,從事電腦資訊行業,今年辭職並於內地自組投資諮詢公司,將興趣變成事業。家藏無數的歷代中外舊貨幣和債券,是提醒自己前車可鑑的無形投資軍師。

重點投資貴金屬
古代銀行的貴金屬產物,重量和尺寸都有根有據,分毫不差。銀純度亦然能通過強勁的釹磁鐵(neodymium magnets)驗證,讓貴金屬不但保值,升值潛力更非常厲害。

清朝馬蹄銀錠
馬蹄形錠面平滑,錠面書有「福興慶記滙號紋銀」。表面覆蓋着黑色硫化物的馬鞍銀錠,屬清朝時期雲南省產物。2006年購自老撾一間珠寶店,售價約200美元。

寶生銀行 拾両銀條
由中銀集團合併前的中資銀行「寶生」所鑄造。十多年前購於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售價2,000港元,是香港銀行中唯一售賣過的實物白銀。縱然與黃金相比,白銀現今兌換比例之差距超過五十倍以上,但白銀銀條已於香港絕迹,故同樣矜貴。

測試工具
■電子尺和小磅能為貴金屬度高磅重,真確數據能於各大小網站尋回,作為辨別真偽的參考。

釹磁鐵(neodymium magnets)
■由於銀無磁性,以磁性極強的釹靠近,若為真銀,磁鐵理應不會將銀器吸引。

鈔票貶值變廢紙
政府往往通過額外印鈔來增加流通市場的貨幣總量,惟歷史印證,鈔票印刷量如果過多,不但會變成廢紙,亦會削弱其收藏價值。

津巴布韋鈔票
自1980年首次發行起,津巴布韋紙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位於首都南部Epworth的地標平衡石(Chiremba Balancing Rocks)。2008年1月16日,10兆元紙幣誕生,20兆、50兆和100兆元緊隨其後。有說當時有如廢紙般的津巴布韋紙幣的唯一好處,就是讓這塊三叠石從此舉世知名。

行業衰退 債券化零
於發行時已約定到期後可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債券,總予投資者安全穩陣之感。惟債券市場價格常常變化,一旦與投資者預測的不一致,便會招來損失,債券從此作廢。

Lehigh Valley Railroad54年債券
■建立於1846年的美國煤礦鐵路公司,於1949年5月發行的54年債券。在採礦業發展蓬勃的年代,人民對行業充滿希望,可惜公司於債券發行27年後的1976年結業。
The Maryland Apartment Building債券

■於1942年5月15日第二次大戰爆發期間發行的1,000美元債券,驚人高價顯示大廈無論位置、建築用料及裝潢都價值不菲,惟尋遍各大網站已無相關樓房資料。

美國銀幣券(Silver Certificate)
為防止白銀被私運出國,美國於1878年發行可兌換等值銀幣的銀幣券(Silver Certificate,紅圈)。票面附美國金融機構的藍色印章,券下方有「IN SILVER PAYABLE TO THE BEARER ON DEMAND」字樣(藍圈),指明持有者能自由兌換金屬貨幣;後來銀價上漲,故美國自1968年6月24日起,停止銀幣券兌換白銀。而在1878年至1968年期間,銀幣券可兌換有被稱為「雙鷹」重約1安士的20美元金幣(紅箭嘴)的及1美元銀幣(藍箭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big_spender/art/20140902/18851270   

(完)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www.farflunginfo.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