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4353|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因果報應法則

[複製鏈接]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0-1 11:18: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http://nianjue.org/article/50/499774.html



因果報應法則,暗藏五大玄機
一、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
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
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將於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來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
基於以上自作自受之理,我們應該明白惟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未來的果報取決於自己現在的所作,前途和命運只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人生來實現生命的價值。
所謂的自愛、自立、自尊,就是在生命的每時每刻,對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都負有責任感,這樣才會一生無悔,迎來光明的未來。

二、苦樂法則
天邊無際的眾生,由於自愛的本能,無不希求安樂、逃避痛苦,即便我們覺得微不足道的蚊蟻,也是日日都在尋求安樂。
然而大多數的眾生不明苦樂的法則,不知苦樂的來源,所以無緣踏上安樂的正道。
他們往往背道而馳,想求得安樂卻未曾種下樂因,想遠離痛苦卻處處製造苦因,如是而行怎麼能離苦得樂呢?其實苦樂的根源只在我們的心、我們所造的業。
每當我們生起善心、說愛語或者幫助他人的時候,總會內心充滿歡喜;
每當我們生起噁心、說粗語、損害他人的時候,總會覺得內心難過、壓抑。
這是人所皆知的淺近常識,它就發生在我們的內心當下。
而苦樂的範疇遠不止此,凡是一切適悅人心的感受都稱為樂受,一切使人心不適悅的感受都稱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體、心理所引起,發生在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處的感受。
關於這一切苦樂感受的來源,成道的聖人比我們見得遠為深廣徹底,無數的佛菩薩都覺悟到宇宙中有一條永恆的法則,鉅細無遺地貫穿於萬事萬法中。

三、因微果著
佛陀時代,迦維羅衛國與舍衛國之間有一棵大樹,叫尼俱類樹,高二十里,枝葉散佈,方圓覆蓋六十里。樹結果實常有數千萬斛之多,味美香甜,果實成熟自然墮地。
一天,佛見比丘在樹下拾果,就對阿難說:「天下萬物都各自有往昔的因緣,人們修福,就像這樹,先是從一棵種子開始,以後逐漸生長,最終的果實卻會多得無量。」
業的規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業,也能感發極大的樂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惡業,也能感發極大的苦果。
在自然界中,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長出無量的桃李果實,與此外因果相比,內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極為明顯。
通過這些因果的事實,我們知道果報酬因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等量還報,往往會增至許多倍來酬還。
由此我們應知微細的善惡業,如影隨形,將會出生廣大的苦樂。因而對於微小的善業也應勵力行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微小的惡業,也應勵力斷除,勿以惡小而為之。

四、未作不遇
俗話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豆絕對不會長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如果沒有修集能感苦樂的正因之業,就決不可能感受相應的苦樂果報。
我們想要秋收果實,必須在春天播下它的種子,中間細心護理:澆灌、施肥,加上自然方面的助緣: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這樣因緣具足,時節一到自然就能收穫成熟圓滿的果實。
如果上述的必要條件不夠圓滿或者不能具足,那麼結果必有相應的缺陷,或者不可能產生。
世上的一切所求,都不可能憑空從天而降,自有它產生的因和緣。所以真正明白因果規律的人,就會按照因果的規律來積極地創造自己的命運。

五、已作不失
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已造作的善與不善的業,必定會感受苦樂的果報,善惡的業力不會因為時空的轉換,而無緣無故地減弱或者消失。
雖然業力的成熟有快慢的不同,有的現前感受,有的需要經歷漫長的時劫,等到因緣聚合才會受果,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任何一種業會被時間、水、火等外法所毀滅。
就像智悲光尊者所比喻的那樣:「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
所以我們所造的一切善惡業,雖然暫時沒有顯現果報,但這些最終不可能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一旦業力成熟,即使是斷除業障的聖者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何況我們凡夫?
我們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如果沒有以對治力懺悔,那麼在今生與來世乃至千萬劫後終將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絕不可能自動消失。
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見、嗔心等摧毀,也必將次第成熟樂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7-10-2 18:56:00 |只看該作者
感謝分享:

剛同學說一些個人經驗之說時。
給他叮醒一下。

諗到,當年問那位郭博士為何問變面包大師。
的一個問題是:面包是世界上多了一個,或是世界上消失了一個的用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0

好友

4720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7-10-3 17:24:24 |只看該作者
如何用科學方法驗證「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 吳嫻 Denise Wu | TEDxTaipe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H1uTRd7iI

聽完哩個TEDx 就諗起緣起法和因果法,又諗起震弦。
感覺上,用唐三藏法師玄奘-八識規矩頌嘅架構黎形容,當滿足到前六識嘅要求,進入到第七,八識,哩種震弦或能量會幫大腦選擇之前所種下的因,不論是善或惡,從而慢慢得到果。以為自己選擇,其實係因果。唔知係咪,純臆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7-10-3 22:55:07 |只看該作者
[10/3 21:04] 陳大鵬: The statue of Reclining Buddha represents the entry of Buddha into Nivana and the end of all reincarnations.


The Burmese white jade artifact is a distinctive integration Gandhara style of Buddhist art,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a merger of Greek, Syria, Persian and Indian artistic influence.
[10/3 21:04] 陳大鵬: This painting is an authorized limited edition production of the authentic art piece.  The Reclining Buddha is a private collection of Dr. Kwok Shiu  Mi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5-3 01:56 , Processed in 0.025050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