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KenFo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支那? 禪那。

[複製鏈接]

27

主題

0

好友

1113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1#
發表於 2016-10-29 13:38:15 |只看該作者
容燥兒 發表於 2016-10-29 12:54
我自己都唔識,真係要查埋一份了。
感覺這個相信最貼近原意了。

師兄誤會了,我是想翻譯“出離心”這個名詞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0

好友

312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2#
發表於 2016-10-29 14:57:46 |只看該作者
南傳「出離」巴利文 nekkhamma是十波羅蜜之首。

十波羅蜜(parami)分別是:
1)nekkhamma出離
2)sila戒
3)viriy精進
4)panna智慧
5)khanti忍辱
6)sacca真理
7)adhitthana堅毅
8)metta慈
9)upekkha平等心
10)dana捐獻

upekkha平等心,舊譯作捨,由於文字的無常,捨的古字是舍,含義是居所、距離和有人拿著篩子把好的留下,壞的篩去。
然而現在都寫作(捨),意思只有捨棄。更甚是現在把nekkhamma捨離譯成了(捨),dana捐獻譯成了施(捨),
混淆了upekkha平等心。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dassa
法是可以透過修行而證實有時字典註解也未必是正確,
因為形容實相未必是翻譯者的親身體會。
upekkha「平等心」若解為「捨」當內觀時經歷那些塵封的sankhara「行蘊」
受着極大痛苦時,若想「捨」棄這些感受,那麼「行蘊」便
會留下,因為想「捨」這情况以經失去平衡,若以「平等心」
去觀察,痛苦便只是一種感受,只是生起又滅去。
「平等心」像一面鏡只是如實反映,沒有因喜而貪或因不喜歡而瞋。
「平等心」又像一位誠實的証人,多角度去覺知,而不作批判。
「平等心」更像「0」什麼數字和它相乘便消失,但顛倒去除便成「萬像森羅」。
但nekkhamma「捨離」也非常重要,沒有「捨離」心是不能消融自我的。
佛陀以另一個名詞形容upekkha「平等心」
Tatramajjhattata多角度的中間,是平等心的圓滿。

Bhavatu sabba manglam, Rakkhantu sabba-devata,
Sabba Buddhanu-bhavena, Sada sotthi bhavantu te.


--------------------
我請求原諒,請求那些被我有意或無意傷害的生命所原諒!
我原諒,原諒那些有意或無意傷害我的生命!

願你們都快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0

好友

312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3#
發表於 2016-10-29 15:05:22 |只看該作者
梵文出離心是(naiṣkramya-citta, )(naiṣkramyōpasaṃhita.)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主題

0

好友

14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4#
發表於 2016-10-29 15:07:44 |只看該作者
記得果句可樂飲過先知咩味。

琴晚先知飲開果杯係沙士。
但比燈照一照就變可樂。

呢個世界認真神奇。

睇到劉翁個0字,醒哂。
可能由到月尾關係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0

好友

1113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5#
發表於 2016-10-29 16:38:23 |只看該作者
劉寅生 發表於 2016-10-29 14:57
南傳「出離」巴利文 nekkhamma是十波羅蜜之首。

十波羅蜜(parami)分別是:

謝師兄開示,這篇分享晚輩已留起,除讓我認識多一種文字外,師兄的講解精闢,文字樸實方便我輩閱讀,但同時不失法教精髓,闡釋觀法簡煉具體,直指人心,晚輩頓時領受,拓展我前行空間,即使未進一步,亦能助我思維反省,部份內容更如盲人手杖 (確實說中我內心一些要穴),讓我依此法教放膽深入,觀照內心未日之處。

師兄不抛一句如來珍寶,卻道出觀門要義,那些佛門雜誌寫稿佬實在不能相比,素聞南傳上座觀修了得,晚輩今日總算分一杯羮,只能在此衷心感謝!感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0

好友

312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6#
發表於 2016-10-29 18:16:40 |只看該作者
出離修行要持戒、忍.辱、精進、堅毅,然後證得實相般若,所以慈悲平等地布施。
咁就會記住十波羅蜜啦。
為什麼金剛經只說般若波羅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7#
發表於 2016-10-29 18:40:47 |只看該作者
頭十般若,還是心有所住。

金剛經只說般若般羅蜜。
就是要強調心無所住,才能達至究竟菩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0

好友

312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18#
發表於 2016-10-29 19:28:54 |只看該作者
其實每一個波羅蜜包含其他九個波羅蜜,所以只說般若!
例如持戒而沒有智慧及平等心就只是戒禁取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9#
發表於 2016-10-29 20:02:27 |只看該作者
原來如此!

受教了,謝謝劉先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0

好友

1113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0#
發表於 2016-11-1 21:21:09 |只看該作者
師兄的分享,讓我更深入更仔細、走進了平時沒進入的深處.......但沒學失衡了。以往即時散觀的方法,也來不及抽心離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4 16:51 , Processed in 0.034296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