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wongs 於 2021-2-21 17:51 編輯
論六家要旨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元氣。形,身體)。 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 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一個人不善於養生到生病了,如果還不知道回頭,就有可能到藥石罔效的地步。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小段《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裡黃帝問岐伯:「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一個人的病情發展到了形體敗壞、氣血枯竭的地步,治療就沒有辦法見效,這是為甚麼呢?
歧伯回答:「神不使也。」這是因為病人的神氣,已經不能發揮他的應有作用,這個人的心神已經渙散到沒辦法主宰身體的氣了。 黃帝追問「何謂神不使。」什麽叫做神氣不能發生他的應有作用? 岐伯回答:「鍼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針石治病,這不過是一種治療方法而已。現在病人的神氣已經渙散,志意已經無法專注,縱然有好的治療方法,神氣這個最重要的藥引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病就沒辦法治癒。
現在病人的嚴重情況,是已經達到津液枯竭,神氣離去,榮氣跟衛氣都不能協調了,這邊講的榮氣衛氣是氣血的氣。榮氣滋養五臟六腑,衛氣保衛體表,原本榮氣跟衛氣有一定的循行規律,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衛氣會進入體內,循環於五臟之間,白天太陽出來的時候,衛氣就會回到體表,保衛我們, 現在甚麼時候要出來體表,甚麼時候要回到臟腑,都沒有固定規律了。
為什麽病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的呢?因為嗜好欲望沒有窮盡,外在世界的事物不合其意,導致心情不好,以致於一個人的津液不斷消耗,精氣敗壞,滋養內臟的榮氣枯澀,衛氣的保衛作用也消失,所以神氣失去應有的作用,當然病就不會好。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所談到的:我們從黃帝內經開始,了解到心神與養身的重要性,也從論六家要旨、莊子之中看到了古人對於心神的理解,還簡介了日常養生的原則。 其實,這些保養功夫,靠的是每一個人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注意和實踐的。這也是我們這個頻道希望帶給大家最重要的健康觀念。
節錄自 雅愈漢醫頻道
|